繁體簡體

國民黨未來之路再思考(五)|國民黨兩岸論述再分析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臺海觀潮      2020-12-30 17:59:47

作者 鄧岱賢 原?;鶗涃Q處處長 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

中國國民黨在2020年1月11日敗選后,新當選主席江啟臣在上任后不久,隨即組成“改革委員會”對黨進行改造,其中有關兩岸的論述格外受到外界重視。經過多次討論后,“改革委員會”提出兩岸關系的“四大支柱”,包括“堅持中華民國主權”、“保障自由民主人權”、“維護臺灣安全優(yōu)先”與“創(chuàng)造雙贏共享繁榮”。

這“四大支柱”的核心價值與民進黨的“臺獨黨綱”與政策理念有天壤之別。首先,就“堅持中華民國主權”而言,自1949年播遷來臺后,國民黨自始至終都 “堅持中華民國主權”,并根據 “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來定位兩岸關系。然而,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卻是“臺獨意識”,該黨在1991年通過 “臺獨黨綱”、1999年發(fā)表 “臺灣前途決議文”,2007年提出“正常國家決議文”,自始自終都主張建立“臺灣共和國”,不但違反“憲法”與增修條文,并且要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這與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南轅北轍。

至于兩岸關系定位問題,自1987年臺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以來,由于兩岸在政治與法理上無法正式承認對方,所以必須尋求共同的政治基礎,才能擱置爭議,務實協商,建立制度,解決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1992年兩岸海協、海基兩會達成“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對于一個中國的涵義,雙方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這段文字后來在2000年被學者與媒體以“九二共識”來命名,并廣為兩岸各界使用。

2008年國民黨再度執(zhí)政后,海協、海基兩會再次展開協商,在兩會往來的正式文件中就提到,以“九二共識”為兩岸互信基礎恢復協商,自此“九二共識”出現在兩岸官方文件上,成為雙方正式承認的互信與協商基礎。而在此基礎之上,兩岸恢復海協、?;鶅蓵f商,一共舉行過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同時雙方建立兩岸事務首長聯系機制與熱線電話,并在2015年11月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 “習馬會”。

相較而言,民進黨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再加上“臺獨黨綱”越過中國大陸的紅線,被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所以每次民進黨執(zhí)政,兩岸關系只有沖突對抗,從沒有過和平對話,根本做不到“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民進黨就是往“法理臺獨”的道路邁進,這也導致兩岸關系不斷惡化。

其次 “保障自由民主人權”而言,國民黨自1987年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人民集會結社后,始終保障自由民主人權,陳水扁先生能以“三級貧戶之子”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并連任,民進黨能在2000、2004、2016與2020年四次贏得“大選”,可以證明臺灣自由民主人權獲得保障。

相較之下,民進黨2016年執(zhí)政后,利用在臺立法機構絕對多數席次,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與“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清算在野的國民黨,同時修正“國安三法”(國家安全法、集會游行法、人民團體法)以及通過“反滲透法”,限制兩岸人民往來與經貿交流。

再者,就“維護臺灣安全優(yōu)先”而言,國民黨執(zhí)政期間,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維系臺海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相對而言,民進黨執(zhí)政后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使得雙方關系惡化,包括海協、海基兩會協商中斷,兩岸在國際場域進行斗爭,導致臺灣喪失7個“邦交國”,包括圣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薩爾瓦多、所羅門群島、吉里巴斯,也無法參加 “世界衛(wèi)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而中國大陸軍機、軍艦經常在臺灣周邊海域出現,使得臺灣安全堪憂。

第四,就“創(chuàng)造雙贏共享繁榮”而言,國民黨深知兩岸經貿關系非常密切,是臺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所以在執(zhí)政時期,海協與?;鶅蓵炇?ldquo;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讓兩岸經貿能優(yōu)勢互補,共創(chuàng)雙贏。

然而,民進黨卻抨擊ECFA是“包著糖衣的毒藥”,不惜以“公投”來終止,但在執(zhí)政后,態(tài)度立即轉變,包括多位政府相關單位首長都希望ECFA能延續(xù),例如臺“經濟部”主管官員說“ECFA早收列表有500多項產品,涵蓋化學品、機械、汽車零組件等,如果發(fā)生最壞狀況,上述相關產業(yè)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就經濟部立場,當然不愿意見到ECFA中止”。

 總而言之,仔細研究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內容之后,可以知道與民進黨的“臺獨論述”有極大的差異,對兩岸關系未來發(fā)展也有正面積極的作用,希望未來能成為臺灣內部的主流民意,使兩岸關系邁向和平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大道,不再受到緊張戰(zhàn)爭的威脅。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