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民進黨“亂臺” 卻要倒打一耙!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3-02-06 09:57:14

  日前,國臺辦主任宋濤在廈門與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等人進行會面,表示大陸將一如既往地造福、尊重和關愛島內(nèi)同胞。之后,國臺辦宣布,經(jīng)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對臺灣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的63家食品企業(yè)予以注冊或更新注冊信息。這本是一件利臺的好事,然而卻遭到了民進黨的攻擊和污蔑。

  1月31日,民進黨發(fā)新聞稿批評,“國民黨面對從政黨員的‘朝共’行徑,立場態(tài)度卻是默許縱容,令人遺憾”,指稱跟中國“唱和”,國共“聯(lián)手亂臺”。民進黨把“亂臺”的大帽子妥妥地扣在了國民黨的頭上。這是民進黨一貫的“抹紅”伎倆。

  民進黨當局無能力開展兩岸對話交流,更無能力解決臺灣企業(yè)產(chǎn)品出口大陸所面臨的問題,解臺商之憂。面對國民黨出手幫助臺企臺商解困,做利臺的事,不但不感謝國民黨幫其解決大難題,反而反咬一口,進行污蔑“抹紅”。民進黨“酸葡萄”心理很重,也很壞。

  我們來看看自民進黨2016年上臺執(zhí)政以來,對內(nèi)對外都干了哪些“大事”?到底是“利臺”,還是“亂臺”“賣臺”?

  事件一,不承認“九二共識”,大搞“臺獨”行徑,導致兩岸兵兇戰(zhàn)危,把和平之海,變成動蕩危險之海,使臺灣成了世界上最危險之地。這算不算“亂臺”?

  事件二,大肆向美國軍購,不斷向美國交“保護費”,卻債留子孫,把臺灣變成“武器庫”“刺猬島”“地雷島”,而美國軍工復合體賺得缽滿盆滿。這算不算出賣臺灣利益?

  事件三,強使臺積電赴美國建廠,把臺灣高新技術芯片制程拱手送給美國,讓美國掏空臺灣。這算不算“賣臺”?

  事件四,不顧臺灣民眾身體健康安全,強行開放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萊豬”和日本福島“核食”。這算不算“亂臺”?

  事件五,依照美國旨意,延長臺灣兵役時間,把臺軍打造成美國的所謂“守備旅”,甘當美國棋子,聽從美國指揮。這算不算“賣臺”?

  事件六,民進黨當局花大價錢游說,歐美西方政客如過江之鯽竄訪臺灣,搞所謂“支持”臺灣動作,這些政客竄訪臺灣,都是有目的的,不是讓臺灣購軍火,就是讓臺灣進口商品,再不濟也得到臺灣撈點錢,比如,蓬佩奧到臺灣竄訪了一下,15萬美元的演講費就到手了。這算不算“賣臺”?

  事件七,為了保住所謂的“邦交國”,民進黨當局大搞“金援”,拉攏這些又窮又小的“邦交國”,擔心與臺灣“斷交”。這又算不算“賣臺”?

  ……

  以上“事件”如果不算“亂臺”“賣臺”,那么還有什么“事件”能算呢?民進黨當局干了這一樁樁一件件“大事”壞事,哪一件不是“亂臺”“賣臺”?現(xiàn)在把國民黨的“溝通護臺”為民利臺污蔑為“亂臺”,倒打一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孰是孰非,臺灣人民眼睛是雪亮的,蒙蔽不了。

  民進黨對國民黨開展兩岸交流的攻擊充分說明,民進黨根本不想恢復兩岸民間的交流,還是采用對抗代替對話,繼續(xù)其所謂“抗中保臺”路線,制造兩岸仇恨與敵意。去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出現(xiàn)有史以來的大慘敗,但民進黨并沒有真正汲取教訓,深刻反省,改變其“臺獨抗中”錯誤的政治路線,還在幻想用“抗中”繼續(xù)謀取政治利益,搞“逢中必反”所謂的“政治正確”,繼續(xù)一葉障目,掩耳盜鈴。

  民進黨當局一面倒向美國,挾洋自重,大搞“臺獨”,充當美國“以臺制華”棋子,必將給臺灣帶來災難,嚴重危害臺灣的利益,危害中華民族的利益。事實足以證明,民進黨當局奉行“倚美謀獨”,使臺灣處于充當美國棋子的卑微而危險的境地,根本不可能站在臺灣立場維護臺灣的利益,更不能維護臺海和平,只會把臺海推向戰(zhàn)爭,把臺灣人民帶向災難。

  縱觀民進黨執(zhí)政臺灣近七年的表現(xiàn),臺灣“五缺”的問題嚴重,即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無力解決。民進黨當局治理臺灣的強項就是喊口號,什么“無核家園”、“超前部署”、“新南向政策”等,這些政治口號脫離臺灣現(xiàn)實,用口號“建設”臺灣,臺灣當然受傷很深,令臺灣民眾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最近5年臺灣年度代表字分別是“漲、宅、疫、亂、翻”,沒有一個是積極的正面的,都是負面的,這也真實地反映出民進黨當局執(zhí)政無能,建設無方,禍害臺灣。

  誰在“亂臺”“賣臺”,臺灣人民心里有一桿稱,能稱出“好與壞”,“愛臺”與“賣臺”。臺灣是選舉政治,民進黨之所以能禍害臺灣,把臺海推向險境,是因為手中有政治權力而胡作非為、專橫跋扈,那么斬斷其政治權力,結束其執(zhí)政命運,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民眾用手中的選票下架民進黨。

  2024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期待臺灣民眾做出正確的選擇,下架“亂臺”政黨。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