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炫 (臺灣國際戰(zhàn)略學會副研究員)
大陸國產《黑神話:悟空》單機游戲爆紅引發(fā)關注,這款高成本、高質量、高體量的3A等級,僅僅只花三天時間,游戲銷量已經突破1000萬份,外界預測最終銷量將會翻倍。然而,面對大陸軟實力創(chuàng)造游戲市場的全新版圖,卻有一股反動力量,來自西方霸權宰制、偽日文化抄襲以及綠營側翼圍剿下,正在上演荒腔走板的黑化作戰(zhàn)。
《黑神話:悟空》是改編自16世紀經典大陸小說《西游記》,各界評論這是國際游戲平臺完美演繹大陸故事的罕見案例,同時也是一款單人動作游戲,玩家扮演擁有超自然力量的“天命人”,而這正是以孫悟空(或稱齊天大圣)為人物原型。如今,《黑神話:悟空》遭到過度政治聯想的“負面言論”接踵而來,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浪潮下,依舊存有反動勢力擔憂大陸崛起,也讓黑化悟空成為另類的文化殖民。
西方霸權宰制
西方霸權勢力在全球文化市場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一旦面臨大陸這樣的競爭者出現,便開始以各種名義進行打壓,這類指控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西方國家對《黑神話:悟空》在“女性主義”的嚴厲批評,不僅僅是針對游戲內容的公開質疑,也深層地反映西方對大陸崛起的焦慮,反思美國好萊塢電影市場,又有多少以“父系霸權”的英雄電影呢!
美國多媒體和評論網站IGN(Imagine Games Network),早就渲染這款游戲背后的工作室“Game Science”內存在性別歧視和不當行為的歷史,去年11月發(fā)表一篇廣為流傳報導,當中列出禁忌話題包括政治、新冠肺炎和大陸游戲產業(yè)政策等,凸顯一種在全球文化市場上確保自身優(yōu)勢的極端策略。這種策略將大陸游戲的成功視為威脅,并試圖通過抹黑手段來削弱其競爭地位。因此,鎖定《黑神話:悟空》游戲打壓也就是司馬昭之心。
偽日文化抄襲
日本電玩產業(yè)被稱為最能代表當地文化,但在影視作品擷取大陸歷史素材,甚至引用人物原型早已不勝枚舉,例如《大明宮詞》、《水滸傳》以及《三國演義》等,某種程度補足在自身文化上的缺乏之處。特定人士卻指《黑神話:悟空》抄襲日本魂系游戲,顯然頗有雙標意味,日本翻拍就是文化創(chuàng)新,對象換成大陸就變成了模仿抄襲。
偽裝日本玩家的不肖份子開始通過因特網抨擊抄襲日本游戲的特定元素,針對視覺風格以及戰(zhàn)斗系統(tǒng)的相似之處,例如《鬼泣》以及《只狼:影逝二度》等,其中參雜民粹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而去針對設計和玩法層面來無限上綱。這種指責僅是圍繞游戲元素是否過于相似日本文化產品,刻意列舉特定的動作角色扮演游戲,盡管《黑神話:悟空》是以大陸古典文學《西游記》為背景,但其游戲風格和玩法依舊遭到批評抄襲日系游戲。
綠營側翼圍剿
民進黨的綠營側翼對《黑神話:悟空》的攻擊來自政治正確,而將大陸游戲與“臺獨”意識串聯起來,一味指責這款游戲可能代表大陸文化侵略,試圖透過抨擊這款游戲,強調兩岸在文化上的極度差異。這種政治攻擊往往忽視《黑神話:悟空》作為一款游戲的獨立創(chuàng)新,并對游戲本身的娛樂藝術進行偏離解讀,而去強加意識形態(tài)的“臺派”意識。
臺灣甚至出現親綠側翼直嗆《黑神話:悟空》粉絲,“這么喜歡就滾出臺灣!”的激進言論,還有粉?!懊麨樽儜B(tài)的神父”負評強調“劇情基本上是0分”,隨即提到“施耐庵應該會吐血而亡”,也讓網友看了直呼傻眼,竟然不知《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綠營側翼的批評使得游戲被過度政治化,也對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造成負面影響,影視產品應被視為兩岸同文同種的理解橋梁,如今反而淪為政治斗爭的煽動工具。
《黑神話:悟空》作為一款網絡游戲,遭受批評的動機背景極為復雜,舉凡西方霸權宰制、偽日文化抄襲以及綠營側翼圍剿,都是擔憂大陸文化實力崛起的自卑心理,依舊無法阻擋“文化出海”的既定事實。這些挑戰(zhàn)揭示了全球文化市場中,在東方主義下的各種矛盾困境,唯有在面對文化產品,能夠保持一致的客觀性和開放性,才能夠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礎上,真正促進全球文化的健康發(fā)展,才能免去“一只猴子 各自解讀”的文化殖民。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