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導,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阻礙陸續(xù)出現(xiàn),最新消息是當?shù)毓I袖認為臺積電引進“低薪臺勞”搶走他們的工作機會。臺灣優(yōu)秀的工程師在美國這群巨嬰眼里竟然變成“低薪臺勞”,怎不令人傻眼?
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早前提到,在美國能熟練安裝設備的人員數(shù)量不足,已從臺灣調派經驗豐富者,以便培養(yǎng)當?shù)叵嚓P技術的員工,而量產時程也延到2025年。沒想到換來工會無情的“低薪臺勞”批評,工會認為他們的專業(yè)人員在英特爾工作20年,臺積電不該把建廠延宕歸咎于美國工人,并以此當作引進臺灣工人的借口,付比較低的薪水。
稍早前美國總統(tǒng)拜登在臺積電創(chuàng)辦人張忠謀面前也興奮地說“工會(Union)回來了”,事后張忠謀回以他聽了很“刺耳”、“全球化已死”。張忠謀從美國要求臺積電赴美設廠開始,屢次提出“臺積電赴美生產不具競爭力”、“安全凌駕經濟利益”,直到最近劉德音說他不認同臺積電是硅盾的說法。從頭到尾,臺積電就一直是大國博弈的一枚棋子,蔡當局無力改變趨勢,在美國國會議員一波波來臺灣的威脅利誘下,臺積電只能應蔡英文之邀被迫出席陪笑、卻暗譙在心里。
在這種臺美情勢失衡之下,臺積電的價值被徹底貶值,臺積電工程師多數(shù)出身頂尖大學,這群秀才遇到美國巨嬰被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遠遠不如其“護臺神山”的威名。這讓外界不免好奇,除去政治力干預之后,臺積電真正的實力究竟如何?
專利數(shù)量是硬實力
根據(jù)《富比世》披露,2022年美國核準專利權企業(yè)申請人排名中,臺積電今年以3024項專利,名列世界排名第3,三星以6248項奪得第1,IBM則以4398項位居第2;英特爾2418件,排行第8。光看數(shù)字還不夠精準,科技領域的電子產品包山包海,專利數(shù)量多還只是基本指標,詳細去看臺積電的技術專利就只集中在半導體制程、技術、晶圓封裝等領域,這就足以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專業(yè)指標可供參考。擁有世界專利148篇的科技顧問蕭毅豪指出,2010年3月2日Apple在美國對HTC發(fā)動歷時32個月的專利侵權訴訟“戰(zhàn)爭”,從美國打到英國及德國,從智能型手機打到平板計算機,從專利侵權到禁售令攻防……這事件沖擊臺灣科技界,且影響深遠。臺灣科技廠商在專利布局的策略上,從防衛(wèi)型專利、攻擊型專利,轉向以高質量為要件的“頂級專利”,除了可以省下大筆維護申請費用外,具備精準導彈功能的專利才是重點。
何謂“頂級專利”?臺積電擁有多少“頂級專利”?臺積電副法務長陳碧莉在今年4月26日世界智慧財產權日表示,包括7奈米、5奈米到最新3奈米,臺積電全球專利獲證總數(shù)累積超過5萬7000件;在質量方面,臺積電在美國及臺灣2022年專利獲準率均高達100%。如果根據(jù)陳碧莉說法,臺積電2022年的3024項專利,恐怕都是屬于先進制程(10奈米以下),在此領域布局的“頂級專利”防衛(wèi)墻,恐怕非三星、英特爾所能撼動。
臺灣工程師是軟實力
蕭毅豪是前友達研發(fā)工程師“熒幕有洞(Notch Display缺口顯示器)”專利發(fā)明人,從10年前賈伯斯采用迄今,3C產品為追求熒幕極大化必須鑲崁前置鏡頭即會觸發(fā)此專利,Apple手機、筆電熒幕的瀏海、動態(tài)島,以及各家手機大廠競相沿用,保守估計,此項專利為友達賺進超過30億支的權利金。
蕭毅豪是典型臺灣本地培養(yǎng)的研發(fā)工程師,臺科大、清華研究所畢業(yè),臺灣推動“兩兆雙星(半導體、面板)”的時代,他和同學不是一頭栽進面板產業(yè)就是半導體產業(yè),從菜鳥工程師一步一腳印走出舒適圈,20年來成為累積世界專利148篇的科技顧問,過去幾年跑了大半個地球,踏勘上百個工廠的創(chuàng)新技術、自主技術并提供投資評估報告,他認為臺灣工程師聰明程度不輸人,但耐操程度肯定強過歐美國家工程師。
臺灣所以能成就科技島,關鍵是擁有一群聰明、耐操的工程師。臺積電在2014年為了沖刺下世代10奈米先進制程,啟動“夜鷹計劃”,當時編列400多位研發(fā)人員,由董事長張忠謀領軍,祭出“底薪加三成、分紅多五成”的優(yōu)厚條件,以24小時三班輪值不停休方式,加速10奈米制程開發(fā),目標二年內超越英特爾。“夜鷹計劃”被業(yè)界認為是臺積電拉開三星、英特爾的關鍵戰(zhàn)略,幕后功臣絕對是這批聰明、耐操,戰(zhàn)力十足的工程師。
結論
提筆至此,電視政論節(jié)目正痛罵鴻海6年前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風光動土設廠,計劃投資100億美元(新臺幣3050億元),創(chuàng)造13000個就業(yè)機會,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落成剪彩后,目前進度不明。根據(jù)《美聯(lián)社》報導,微軟已同意在威州東南部購買一塊價值5000萬美元(約新臺幣15億元)的土地,而土地持有人正是鴻海當年預定興建的廠區(qū)用地之一。
鴻海是商人,商人不做賠本生意,即使威州政府愿意提供30億美元稅收減免,但是鴻海過去有血汗工廠的黑歷史,碰到美國投資環(huán)境、工會巨嬰……難免會有嚴重的水土不服,這會不會拖累同為臺廠的臺積電形象,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電視名嘴們痛批鴻海,卻不曾以這種狗屁倒灶的事罵過臺積電的亞利桑那廠,應是其來有自。
美國人或許以為臺積電是靠低薪才有今天的成就?他們如果肯花點時間翻看臺積電在美國“頂級專利”(先進制程)的專利數(shù)量,不知道還能自豪英特爾工作資歷多久,還會不會小看臺積電引進“低薪臺勞”?臺灣工程師擁有頂尖的金腦袋在世界發(fā)光發(fā)亮的同時,美國只剩巨嬰。(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