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發(fā)出公告,稱今年多次在臺灣進口的釋迦、蓮霧中驗出有害的“大洋臀紋粉蚧”,20日起暫時輸入中國大陸,此為示意圖。圖/臺灣《聯合報》資料照片
海關總署在日前發(fā)布通知,因檢出有害生物,將立即暫停進口臺灣釋迦和蓮霧,讓人聯想起今年3月的菠蘿時間。
臺灣主張雖然輸陸蓮霧及釋迦驗出有害生物,但比率非常低,并且經過熏蒸除蟲處理后仍符合國際規(guī)范。但大陸是農業(yè)生產大國,對農產品檢疫必需采取高標準,將病蟲阻絕于境外,措施當然合理。
由于目前兩岸協(xié)商渠道已中斷,例如無法通過兩岸2009年簽署“海峽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協(xié)議”咨商,雙方隔空喊話交火,無助于問題之解決。
民進黨當局也刻意操作此議題,指責大陸政治操作,鼓勵全民多吃“反中釋迦、愛臺蓮霧”,與之前推廣“自由菠蘿”同出一轍,進一步助長社會反中情結。
只不過在激情之后,應該先將問題厘清,才有助化解僵局。在2005年大陸就宣布為照顧臺灣農產品,片面對菠蘿、釋迦、蓮霧等十五項臺灣農產品零關稅。當時民進黨當局曾指出是所謂的“大陸統(tǒng)戰(zhàn)伎倆”。而大陸菠蘿一般關稅為12%,釋迦及蓮霧更高達20%;在對臺灣零關稅加持下,臺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大幅成長。目前臺灣釋迦及蓮霧出口九成以上到大陸;在大陸也有超過九成的進口市占率。
大陸目前是臺灣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而臺灣基于所謂“臺灣安全”理由,仍禁止包括菠蘿、釋迦及蓮霧大多數大陸農產品進口,農產品不對等開放,一向是兩岸過去經貿咨商爭議的焦點。
民進黨當局在指責大陸禁止臺灣釋迦及蓮霧進口“違反國際經貿規(guī)范”時,絕口不提臺灣早就禁止大陸釋迦及蓮霧進口,也刻意忽視這些產品長期享受零關稅的紅利,此種民粹式的反應,只會激起兩岸更深的對立。
與先前菠蘿事件相同,臺當局準備投入十億元協(xié)助業(yè)者分散出口市場、強化多元加工,協(xié)助農民度過難關。只是之前處理菠蘿問題時配套措施并未完全到位,未來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也至為重要。(王淑美/臺灣大學生物產業(yè)傳播暨發(fā)展學系副教授)
來源:臺灣《聯合報》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