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紹成,男,漢族,政治學博士,畢業(yè)于德國波恩大學,現(xiàn)任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所長兼研究員。身為臺灣政治界的著名學者,他對臺灣政局、臺海問題、兩岸關系均有獨到見解,曾撰寫《兩岸關系的新紀元雙賽局的分析》等論著。多年來,他曾多次到大陸各地演講,參與各種活動,對促進兩岸互動、增進兩岸關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作者 湯紹成 前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 美歐所所長
近年來中美博奕日熾,其涵蓋面之深廣空前,這自然也包括價值觀方面。同時,由于美方的強勢作為不斷,但為維持斗而不破的格局,拜登政府仍知所進退,其中可以美軍撤出阿富汗,以及美方有意緩和中美關系等行動來觀察。
中西價值觀博奕
據考,中國首先于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fā)展》白皮書中提出,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在2012年18大報告中,再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于2013年起,提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大國)國際關系”,以期穩(wěn)定與美國的關系,并再度提出全球人類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外交理論和實踐,也確實切中時序。
之后,在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lián)合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以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題,首次正式提出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并強調此乃聯(lián)合國的崇高目標。
2017年2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lián)合國決議,隨后又陸續(xù)被寫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等通過的多份聯(lián)合國決議。接著,同年10月,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納入黨章,并于2018年寫入憲法,同時也被當年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采納,已不斷贏得世界的共鳴,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內外價值體系。
但在2020年9月,聯(lián)大通過的《紀念聯(lián)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中,只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詞是中方用語,遭到“五眼聯(lián)盟”國家: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再加上印度等國反對。該語詞最初出現(xiàn)在決議草案中,但在最后的版本被替換為 “今世和后代的共同未來”,乃顯示西方對中國的無由抵制,及其為反對而反對的荒謬態(tài)度。
近日,繼七一百年黨慶的演講,以及四月與七月在與德法兩國領導人的視頻會議,再加上與全球百余政黨的領導人視頻峰會上,習近平再三提及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人類共同價值”,確實讓一些西方國家感到,這與所謂的“普世價值”(universal value)相抗衡的態(tài)勢日益劇烈。
依照《求是》的意見,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觀、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的價值觀基礎。此乃從各國的角度出發(fā),經由共同利益的連接,再加上時間因素的貫穿,以達到同舟共濟全球共同關照治理的境地,確實立論堅實,兼顧主客時空,這也是當前全球化進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一體均沾,利己利他。
而普世價值發(fā)源于西方而遍及全球,乃一種道德普遍主義。但對于非西方國家而言,確實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價值灌輸,他們不但未參與其內容的制定,且都為西方國家殖民主義的受害者,但因有求于西方而勉強(nolens volens)接受。
反觀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共同價值,是主張全人類共商共建,乃一種開放包容且由下而上的價值提煉,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尤其,習近平總書記以和平與發(fā)展置頂,此乃后進國家所強烈企求的生存根基,同時更有隱含針對美方長年的征戰(zhàn)政策。此外還強調,所有這六項價值觀都沒有一定的模式,各國可各依其國情來制定,當可獲得相當?shù)墓缠Q。
美國撤出阿富汗
拜登政府將9月11日訂為美軍完全撤出阿富汗的最后期限,即9/11事件20周年紀念日,但大部分美軍早已在7月4日就已撤離,這導致反對派塔利班勢力逐步擴張,喀布爾的局勢日益緊張。
阿富汗是連接中東、中亞和歐洲的貿易樞紐,可以為中國提供有利的戰(zhàn)略基地,中方并有意將阿富汗式納入中巴經濟走廊,但阿方一直受到美國與印度的阻撓而未成。當前1,037名阿富汗政府軍已逃亡至塔吉克,這也顯示喀布爾政府已日益失控。而拜登總統(tǒng)已言明,撤出阿富汗的主要目的,就是將人力與財力抽調出來針對中國。
美國緩和與中國的對峙?
美國白宮印太地區(qū)協(xié)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近日曾言不支持“臺灣獨立”,其官職乃新設于美國國安會中,負責印太事務總協(xié)調,并直接向拜登總統(tǒng)會報,可見其重要性。
本來,不支持“臺灣獨立”,是美國最佳的國家利益。一但北京真因“臺獨”而準備動武時,美國將會陷入極為尷尬的困境。若美方出兵干涉,則難以避免與北京攤牌;否則,又難以維持世界領導人的形象。
再者,為領導人會見鋪路,十月份在意大利舉行G20會議的場外峰會,將是一個極佳的機會,這可能才是坎貝爾選在這個時間點表態(tài)反獨的最重要原因。尤其,今年七月九日是季辛吉訪中50周年,雙方民間單位還以視頻會議表達善意,以緩和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這當然也與中美領導人十月份的會晤有關。
小結
綜合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確實四平八穩(wěn),無懈可擊,并獲得廣泛非西方國家的共鳴,因而讓一些先進國家感到,這將撼動西方的普世價值體系,可見中西雙方的博弈將會更加熾烈。
而美國撤出阿富汗,則是給于中國一項嚴峻的挑戰(zhàn),還好中方事先防范,現(xiàn)已立于不敗之地。此次美方表態(tài)不支持“臺獨”,也是新政府上臺后的常態(tài),并有意緩和中美關系。由于受到大選反中議題的影響,但美方無法改變現(xiàn)有中美關系的格局,才又會回歸傳統(tǒng)美式一中政策的競合軌道。但不支持“臺獨”只是戰(zhàn)術調整,不符其長期的反中戰(zhàn)略,后續(xù)發(fā)展仍須持續(xù)觀察。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