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朱德指揮中央蘇區(qū)第三次反“圍剿”——
“磨盤戰(zhàn)術”打敗十倍之敵
■褚 銀
紅一方面軍第三次反“圍剿”反攻經(jīng)過要圖(1931年8月1日—9月15日)。資料圖片
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二次反“圍剿”的硝煙剛剛散去,蔣介石又發(fā)動了更大規(guī)模的第三次“圍剿”。1931年6月21日,蔣介石到南昌召開軍事會議,部署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和紅一方面軍的第三次“圍剿”。他認為,前兩次“圍剿”的失敗,主要原因是參加“圍剿”的部隊都不是嫡系部隊,所以“圍剿”不力。于是,他一面令其原在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周圍的部隊固守和恢復陣地,一面令其嫡系部隊第6、第9、第10、第11、第14師由河南、湖北等省迅速進入江西,擔任“圍剿”主力軍。這次“圍剿”的總兵力達23個師又3個旅,外加5個航空兵隊,共30萬人。蔣介石親任“圍剿”軍總司令,任命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同時聘請英、日、德等國軍事顧問隨軍籌劃。
鑒于第二次“圍剿”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的戰(zhàn)略遭到失敗,蔣介石決定這次“圍剿”改取“長驅直入”的戰(zhàn)略,首先擊破紅一方面軍主力,然后再深入進行“清剿”,摧毀蘇區(qū)。7月1日,蔣介石正式下達進攻命令。30萬國民黨軍隊分成左翼集團軍和右翼集團軍,以烏云壓城之勢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進攻。
紅軍雖然早已預見到蔣介石還要進行第三次“圍剿”,但沒有想到會來得如此之快。從第二次反“圍剿”結束到第三次“圍剿”開始,中間相隔只有一個月。原以為敵人經(jīng)過第二次“圍剿”的失敗,至少需要重振旗鼓,不可能馬上組織新的進攻,所以紅軍尚未進行新的反“圍剿”準備。以致當敵人開始進攻時,紅軍正分散在贛南、閩西廣大地區(qū)開展群眾工作。
面對新的“圍剿”,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決定仍采取“誘敵深入”的戰(zhàn)略方針,把正在閩西的紅軍主力迅速收攏,繞道千里,回師贛南,誘敵深入到興國、于都、寧都、瑞金預定的作戰(zhàn)地區(qū),待機破敵,以打破第三次“圍剿”。
國民黨軍行動迅速,很快深入蘇區(qū)腹地。紅軍主力向贛南蘇區(qū)前部和腹部集中已來不及,毛澤東、朱德當機立斷,決定“避敵主力,打其虛弱”,采取“磨盤戰(zhàn)術”,紅軍向南迂回,避開敵軍進攻鋒芒,從中央蘇區(qū)南部插入敵軍背后。毛澤東、朱德率部隊從建寧地區(qū)分路出發(fā),側敵行軍,繞道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向西南急進,回師贛南。
7月22日,紅一方面軍主力抵達于都縣北面的銀坑、琵琶壟、平安寨、橋頭地區(qū),隱蔽在深山峽谷中,同紅3軍主力、紅35軍和由廣西突圍后轉戰(zhàn)到江西的紅7軍會合。24日,毛澤東、朱德在于都縣銀坑下達《消滅由賴村進攻之敵的命令》。接著,又繼續(xù)向西北隱蔽轉移。28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興國西北高興圩地區(qū),繞道行軍數(shù)百里,完成了由閩西北向贛南戰(zhàn)略退卻任務,為轉入反攻創(chuàng)造了條件。
面對十倍的來犯之敵,紅一方面軍先放棄一座座城池。而蔣介石卻洋洋得意地坐在南昌行營里每天收到雪片般的捷報:廣昌、寧都、富田、水南、白沙、沙溪、中沙、大金竹、陂頭相繼占領。當發(fā)覺紅軍主力已轉移到其側后的興國地區(qū),并判斷紅軍可能西渡贛江,他立即命令其主力9個師的兵力分路圍攻過來,企圖消滅紅一方面軍主力于贛江東岸。
毛澤東、朱德獲悉這一情況,立即召開會議,討論作戰(zhàn)方針。判斷敵軍雖然來勢很猛,但因其在根據(jù)地被拖了近一個月,銳氣已減,且其主要兵力在第一線,由富田向東的后方聯(lián)絡線上防守兵力比較薄弱,決定“由興國經(jīng)萬安突破富田一點,然后由西向東,向敵之后方聯(lián)絡線上橫掃過去,讓敵人主力深入贛南根據(jù)地置于無用之地,定此為作戰(zhàn)之第一階段。及敵回頭北向,必甚疲勞,乘隙打其可打者,為第二階段。此方針之中心是避敵主力,打擊虛弱?!?/p>
31日,毛澤東、朱德接到紅12軍軍部的報告,得知敵軍主力向興國方向急進,其右側后富田、陂頭、新安一帶僅留三個團防守。傍晚,毛澤東、朱德在高興圩發(fā)布《奪取福田、新安的命令》,決定方面軍“以繞入敵背搗其后路,使敵動搖震恐,然后消滅其大部隊之企圖,決定奪取福田、新安”。當晚,紅一方面軍主力奉令北進,先頭部隊進到石陂以北地區(qū)。這時敵軍已搶先趕到富田。鑒于奪取富田的計劃難以實現(xiàn),毛澤東、朱德果斷改變計劃,率部悄然折回高興圩地區(qū),另尋殲敵機會。
8月4日,毛澤東、朱德率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泰和縣沙村。在這里審問由第12軍送來的兩個敵探,進一步證實了紅軍偵察排獲得的情報:紅軍在向富田開進時,敵人的飛機偵察到紅軍迂回其側后的意圖,馬上調動兩個主力師增援富田。毛澤東、朱德當機立斷,決定將迂回敵側后的戰(zhàn)法改為中間突破,以紅軍主力向興國東部的蓮塘、永豐縣良村、寧都縣黃陂方向突進,全殲正向蓮塘方向前進的戰(zhàn)斗力較弱的敵軍,然后進擊龍岡、黃陂,于運動中逐個殲滅。
為了隱蔽紅軍意圖,造成敵人錯覺,臨時總前委命令紅35軍、紅12軍第35師和部分地方武裝偽裝成主力紅軍向贛江方向佯動,迷惑敵人繼續(xù)向西追擊。
5日夜間,紅一方面軍主力2萬余人在夜幕的掩護下,從崇賢和興國兩地之間約20公里的空隙地帶,冒著綿綿細雨,翻越崇山峻嶺,迅速向東穿插。經(jīng)過一夜又半天的急行軍,于6日午時到達蓮塘、官田地區(qū),隱蔽在附近山上的密林中。對于紅軍的這一軍事行動,蔣介石毫無察覺,仍然驅兵向西、向南晝夜行軍,以為紅軍還在西邊。
7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在蓮塘將敵第47師第2旅和由良村西出偵察的一個多營全殲,取得初戰(zhàn)勝利。隨后北進,攻打良村之敵第54師,殲滅該師大部,擊斃該師副師長及參謀長。良村戰(zhàn)斗后,紅一方面軍以紅3軍佯攻龍岡,其主力揮師東進,在寧都黃陂再殲滅敵軍第8師約4個團。
5天之內,紅一方面軍主力連續(xù)打了三個勝仗,共殲敵萬余人,奪得了主動權。蔣介石惱羞成怒,命令各路部隊迅速東進,從四面八方采取密集的大包圍態(tài)勢,向紅一方面軍主力集中地君埠以東地區(qū)圍攻過來,并下令“以東固為中心,縱橫25里一律平毀、格殺無余”。
蔣介石前幾次用兵都采用合圍辦法,結果總是被毛澤東在運動中找到空隙,化險為夷。他感到與紅軍較量時,時間與速度十分重要,故采取“先聲奪人、四面合擊”的戰(zhàn)略。他調集重兵,分別由西北、西南、東南和東北方向進追。紅軍再次陷入敵重兵包圍之中,這是第三次反“圍剿”以來最困難的時節(jié)。
13日晚,毛澤東、朱德在君埠一座家廟里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會議決定避免同超過紅軍數(shù)倍的敵軍決戰(zhàn),用一部分兵力牽制敵軍,以掩護紅軍主力西進至興國北部和西部隱蔽待機。會后,鑒于蔣介石害怕紅軍北攻臨川的心理,毛澤東、朱德令紅12軍(欠第35師)偽裝成紅軍主力向樂安佯動,指示其白天行軍,大造紅軍主力北攻臨川之假相,吸引敵軍向東北方向調動。
國民黨軍誤認為紅12軍為紅一方面軍主力,并判斷紅軍將進攻宜黃,威脅臨川。蔣介石急調第10師趕回臨川防守,急令第6師、第18軍等部尾追。紅12軍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故意采取走走停停的辦法,同敵軍保持不即不離的距離,緊緊地牽著敵人的鼻子。同時,他們專走崎嶇難行的山路,忽東忽西,進一步地疲憊了敵軍,就這樣將國民黨軍主力拖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掩護了紅一方面軍主力的西移和休整。
朱德談起這次突圍的情景時說:我們在敵人兩路夾攻、不到20里寬的區(qū)域中轉移出去,進退自如,打得相當巧妙,這都是由于群眾條件優(yōu)越,將敵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弄得敵人疲憊不堪。
國民黨軍主力跟在紅12軍后面奔波近半個月,才發(fā)現(xiàn)不是紅軍主力,只好掉頭西進。而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已在興國白石、楓邊一帶休整了近半個月。敵人被紅軍牽著鼻子在根據(jù)地里打轉轉,弄得饑餓沮喪,疲于奔命。正如當時繳獲的國民黨軍官家信中所說:這一個月來,無論官兵,差不多沒有不病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比出發(fā)時的人數(shù)差不多要少三分之一。
此時,國民黨軍內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粵桂軍閥利用國民黨中央軍深陷蘇區(qū)之際,出兵湖南,對蔣介石構成威脅,蔣介石不得不結束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三次“圍剿”,下令各路軍隊撤退。
紅軍乘勝追擊退卻之敵,又打了兩個勝仗:9月7日,紅3軍、獨立第5師在興國與泰和縣交界的老營盤殲滅北撤的敵第9師,全殲其獨立旅3個團。15日,紅一方面軍主力在東固以南的方石嶺、張家背附近,全殲敵第52師及第9師的1個炮兵團。
這次戰(zhàn)斗結束后,紅3軍軍長黃公略在指揮部隊轉移時,突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時年33歲。
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朱德等指揮下,采取機動靈活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打了5個勝仗,共殲敵3萬余人,繳獲各種武器2萬余件,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
蔣介石哀嘆:我們是十個人不能當一個人用,我們30萬兵,打不過他們3萬兵。針對蔣介石的疑問,毛澤東給出了答案:“中國紅軍以弱小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于內戰(zhàn)的戰(zhàn)場,其迭挫強敵震驚世界的戰(zhàn)績,依賴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p>
對這次反“圍剿”,彭德懷給予高度的評價:這次戰(zhàn)役的特點是,充分發(fā)揮了毛主席靈活機動之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針。三個月的艱苦戰(zhàn)斗,戰(zhàn)勝了十倍之敵。以相對劣勢裝備和絕對劣勢兵力,無后方接濟的作戰(zhàn),取得了偉大勝利,粉碎敵人的“圍剿”,創(chuàng)造了古今中外沒有過的一套嶄新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圖片制作:周永昊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