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昆義 臺灣國際戰(zhàn)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民進黨的選戰(zhàn)策略簡單來說,就只有 “抗中牌”與“認知作戰(zhàn)”兩項雙重變奏。
“抗中牌”就是要制造“紅色恐慌”,“認知作戰(zhàn)”就是要在選民的腦袋里植入 “認知病毒”,兩者相互作用在選戰(zhàn)中就能無往不利。
“抗中牌”是一種共產主義的圖騰,卻被轉化成另一種“紅色恐慌”,過去曾影響美國人民對蘇聯(lián)共產主義的認知,讓美國人民認為實行共產主義的國家只會想要戰(zhàn)爭,不想和平。民進黨再把這種“紅色恐慌”,以“抗中保臺”的口號操控人民,讓臺灣人民也相信依靠中國大陸只會帶來戰(zhàn)爭,不會有和平。
民進黨制造“紅色恐慌”
至于“紅色恐慌”的起源,主要是指一次大戰(zhàn)以后在美國興起的反左風潮,依照維基百科的說法,經常被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后延續(xù)至1920年代,“紅色恐慌”受到當時歐洲的影響,美國人認為工人階級與社會主義者,可能在美國內部爆發(fā)政治激進主義或革命運動。
第二階段是指開始于1947年,并幾乎貫穿全部19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只艁碜杂诿绹鴩鴥韧夤伯a主義者,對美國社會的影響以及對聯(lián)邦政府的間諜行為。因此美國政府制定形形色色的反共政策,使國民接受了國家安全與反共密不可分的思想觀念。而此觀念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發(fā)起的“麥卡錫主義”有密切的關系。
而近來美國又興起第三階段的“紅色恐慌”,苗頭則完全轉向中國。
第三階段的“紅色恐慌”主要是起源于特朗普時期,在中美地緣政治緊張與經濟競爭日益加劇之下,美國想方設法維持自己在全球的主導地位,并抵抗中國崛起,這似乎已經成為一股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中美兩國競爭趨于白熱化,部分專家擔憂中美可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亦即新興強國威脅現(xiàn)有強國地位時,雙方最終可能爆發(fā)戰(zhàn)爭沖突。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哈佛大學戰(zhàn)略問題專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他的著作“注定一戰(zhàn)?”里提出一個概念,用以描述中美的潛在沖突,并指出過去歷史上兩強相爭的16起實際案例里,共有12起爆發(fā)戰(zhàn)爭,他提問中美是否能打破此惡性循環(huán)的規(guī)律。這項理論雖不乏爭議,卻有助于理解中美競爭背后戰(zhàn)略思維。
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迷思中,民進黨在2019年蔡英文尋求第二任連任時期,開始提出“抗中保臺”策略,并透過修改“國安五法”與制定所謂“反滲透法”,配合香港反送中行動,成功在臺灣內部營造出具有“芒果干”意涵的“紅色恐慌”迷思,也讓蔡英文在民心向背之下勝選。
民進黨操作“認知作戰(zhàn)”
2019年5月2日臺立法機構外事與防務委員會,邀請臺“安全局”、大陸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就“中國大陸假訊息心戰(zhàn)之因應對策”進行項目報告,報告內容罔稱,大陸對進行“認知作戰(zhàn)”。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于連任的就職演說中提及,防務事務改革中有三個重要的方向,而其中一個重要方向便是要對“網絡戰(zhàn)(Cyber Warfare)”、“認知戰(zhàn)(Cognitive Warfare)”與“超限戰(zhàn)(Unrestricted Warfare)”所帶來的威脅加強提升安全警覺及意識,并且認為臺灣正與大陸進行認知戰(zhàn)的交鋒。
其實,自民進黨2016年重新執(zhí)政以來,隨著兩岸關系緊張情勢與臺灣政治社會的變化,“認知戰(zhàn)”議題在臺灣被炒作得甚囂塵上,特別是民進黨以側翼及網軍對臺灣人民進行認知作戰(zhàn),除了頻發(fā)攻擊性與恫嚇性梗圖外,也有以精短文字來發(fā)貼文,同時通過黨政系統(tǒng)與親綠媒體,民進黨一再指稱中國是制造假新聞與認知作戰(zhàn)的危害者,如此綿密訊息網絡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尤其是民進黨在完全掌控臺灣政權之下,2020年以后更是利用新冠疫情大爆發(fā),繼續(xù)營造臺灣面對中國大陸的危機感。
而“認知戰(zhàn)”是一種“認知空間作戰(zhàn)”又被稱為“認知域作戰(zhàn)”或“制腦作戰(zhàn)”,在軍事領域上屬于“信息戰(zhàn)爭”中的一環(huán),而在政治事務與公共政策領域中又同時存在于政治心理、政治傳播、政治公關與民意研究的范疇。在認知空間中所使用的“武器”是精神意念,亦即所謂的“認同”,凡是精神意念、價值可以傳遞到的場域、空間,都可以作為認知作戰(zhàn)的 “戰(zhàn)場”。
早在1990 年代美國蘭德公司的兩位學者阿奎拉(John Arquilla)與倫菲爾德(David Ronfeldt)在研究新興網絡所存在的安全隱患時,即已預見網絡戰(zhàn)的發(fā)生,他們主張未來的沖突不再僅靠強大的實體武裝力量來獲取勝利,而是憑借網絡信息的可得性和操縱手段,試圖擾亂、破壞或修改目標群眾所認知到的自己與周遭的世界,同時伴隨公共外交舉措、宣傳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政治與文化顛覆、對媒體的欺瞞或干擾等作為,是一種全新的沖突形式與橫跨各個領域的“新戰(zhàn)爭”型態(tài)。
同時,阿奎拉與倫菲爾德還提出一個“新腦皮層戰(zhàn)爭”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意義是指 “在不破壞敵方組織的同時,通過影響,甚至調整敵方領導者的意識、理解力和意志……,從而設法控制和塑造敵方組織的行動”。另外,“新腦皮層戰(zhàn)爭”也是在向敵方領導人,灌輸那些精心設計的感知和認知的資料,從而對他的謀劃和判斷能力加以限制和控制,或以假情報迷惑對方。
這種“新腦皮層戰(zhàn)爭”被認為在信息時代可以結合科技與意志的一種戰(zhàn)法,打破以往“唯武器論”和“唯意志論”的戰(zhàn)爭論辯。為了使科技與意志能結合做到合理的解釋,阿奎拉與倫菲爾德還又提出“心靈政治”與“認知管理”這兩個概念。
“心靈政治”是把“網絡共同體”和“語言共同體”兩者合而為一。“網絡共同體”是以信息為主導的場域;“語言共同體”是以表述為內容。將信息和語言結合成為一個作戰(zhàn)體系,就可以形成“輿論戰(zhàn)”的最大效用。當“輿論戰(zhàn)”能在作戰(zhàn)中產生效用,只要利用傳播理論中的“子彈理論”,不斷的散播有利己方的訊息給對方,就能產生新的“心靈政治”,達到認知作戰(zhàn)的目的。
事實上,在“心靈政治”的轉化過程中也會產生一種“認知病毒”,它就像生物界的“生物病毒”,網絡界的“計算機病毒”一樣,都會對人類社會生活中產生干擾的活動。所以“認知病毒”可以改變人們的“心靈政治”,進而轉向去認知不同的事務。
民進黨怎么操作“認知作戰(zhàn)”
民進黨操作“認知作戰(zhàn)”就是把中國大陸作為一個圖騰,或是一種標靶,再以射飛鏢的方式,只要跟中國大陸有關的人事地物,都可以當成標靶的紅心。其中主要的操作方式,主要可以歸類出以下幾項:
一、 軍事威脅:民進黨會放大解放軍的實力,并以臺軍需要完成主力戰(zhàn)艦為由,力推“公機公造”、 “公艦公造”的成就。但是有時也會夸大臺灣防務的改革緩慢,所以需要美國軍售臺灣彌補不足。
臺灣的軍事弱點:強調目前臺灣民間的力量偏弱,尚未能造成對中國武力攻擊的壓力。所以必須由體制內改革,搭配民間已經建立起相當能量的作用,如黑熊學院,一起創(chuàng)造軍民合作的反解放軍攻擊的行為。
二、 網絡戰(zhàn):強調中國黑客的能力高于世界水平,臺灣資安要完全依靠臺當局不可能應對大陸所謂黑客,必須推給全民。尤其是臺灣民眾對于資安的不設防程度過高,臺當局只能不斷倡導防范。必要時必須“立法”反制,但在執(zhí)行時容易被抓到把柄,這一點還沒有解決方式。
三、 統(tǒng)戰(zhàn):民進黨認為中國的統(tǒng)戰(zhàn)最成功,臺灣因應卻是最失敗,包括第五縱隊和假消息對臺灣的影響過深。這主要是因為兩岸龐大的交流利益與聲量,反制統(tǒng)戰(zhàn)工作一直都不太成功。例如曾經交由民間人士代表推動的 “代理人法案”已受到親綠“立委”普遍支持,但各選區(qū)反彈的力道也讓法案推動失敗。
四、 外事戰(zhàn):臺灣被“邦交國”拋棄已經勢不可擋,能做的就只剩非官方關系,民進黨當局只能以擴大宣傳“臺灣的處境”艱難作為反制。根據(jù)最近研究,外事戰(zhàn)比較能夠撐住,不過國際社會會當臺灣的盟友,不是因為多“認識臺灣”,而是因為“認清中國”。雖然目前盟友都算配合,但在無法釋出更多政府管道的條件下,要靠更多民間白手套串連更多盟友,強化全世界“認識中國”的負面印象。
五、 經濟戰(zhàn):目前臺灣地方經濟與大陸的經濟依存度過高,臺當局稱對大陸投資的審查嚴重短缺。臺灣每次地方選舉中打“反中牌”都沒有效果,要想犯法利用“大選”延伸宣傳所謂“統(tǒng)戰(zhàn)重點是臺灣地方”,選了非綠就是把地方直接推向與大陸經濟結盟的深淵。問題是中資相關議題一直得不到民眾關注?,F(xiàn)在反服貿成立的團體已經走樣,未來對的經濟戰(zhàn)將更難推展。
六、 輿論戰(zhàn)(狹義的認知作戰(zhàn)):民進黨認為,臺灣媒體最主要的問題是代理人制度晉級,媒體被入股或變相收購。另外,粉專、社群平臺也要撒下網軍策反,讓民進黨難以防堵。
民進黨認為假消息尚可打,陰謀論的反擊效果不彰,沒打到重點。還是回到培養(yǎng)基本的情搜能力,同時不斷加強“大陸在背后操作”的印象,形成反向陰謀論。但是,目前最大的麻煩是Tiktok成為主戰(zhàn)場,再加上在地協(xié)力者過多,難以防范。
七、 法律戰(zhàn):臺灣這方面研究的人員還是太少,應對超級不足。目前民進黨當局已考慮直接從體制內快速下手,但需要搭配學者進行研究,在短期內還是可以依靠五眼聯(lián)盟協(xié)助。
結論
2023年12月3日民進黨“大選”候選人賴清德在臺北競選總部造勢活動上提出批評,稱藍白共同喊出重啟服貿,都想讓臺灣走回老路,國民黨甚至提出要開放大量大陸學生來臺就業(yè),賠上臺灣青年的未來……絕對不能臺灣交給這群人 ……在這場造勢活動中,賴清德整場演說都是針對藍白打出的“抗中牌”進行批評,他根本不需要提出什么政見,綠營群眾就會為之瘋狂。所以用“抗中牌”掀起“紅色恐慌”,再加上多年來民進黨善用的“認知作戰(zhàn)”,民進黨自以為在選戰(zhàn)中就可以無往不利,讓藍營也難以破解。因此,如何突破民進黨這項已經變成老梗的選舉戰(zhàn)略,就可以翻轉臺灣政權,創(chuàng)造兩岸真正的和平。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