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灣經濟要發(fā)展 離不開兩岸經貿往來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3-05-11 09:48:00

  臺灣地區(qū)今年首季的經濟增長率為負3.02%,是14年來最差。島內學者李正圻表示,該指標說明民進黨當局“倚美抗中”自作孽。臺灣經濟對大陸的經濟依賴性是相當高的,一旦出口數量減少,將使得企業(yè)面臨業(yè)務量衰減甚至危及生存,而民眾將遭遇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的局面。兩岸經貿合作是臺灣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和機遇,臺灣若失去大陸市場,光靠美國或者其他市場,將很難補足這塊缺口。

  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表示,相關指標早在去年就呈現大幅下滑,臺當局主管機關獻不出良策,行政機構亦只會推卸給大環(huán)境,島內民眾歸咎原因就是民進黨“治臺無能,貧死人民”。

  臺北市民王先生表示,島內不少民眾對臺灣現狀感到很“憂懼”,“憂”在于對臺灣社會的穩(wěn)定、臺灣經濟的發(fā)展前途感到憂心,“懼”是對美國軍事力量介入臺海局勢的懼怕。畢竟大多數島內人民都是希望兩岸和平,而非戰(zhàn)爭。若兩岸和平,少了戰(zhàn)爭威脅,臺灣整體經濟都會繁榮振興,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的做法只會把臺灣推向越來越危險的境地。

  臺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理事長譚世坪表示,中美經貿關系形勢與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自然也影響到兩岸經貿關系發(fā)展與臺商臺企投資布局的戰(zhàn)略選擇。政治氣氛是投資者最主要的風險考量,目前兩岸關系緊張,不僅令外商投資臺灣裹足不前,也讓島內業(yè)者不得不將投資外移。而大陸很多沿海城市的企業(yè)也認為兩岸關系復雜嚴峻,于是把更多心力轉向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qū),這些都是造成臺灣未來經濟活力會日趨薄弱的重要原因。(來源:香港《大公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