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第六度借調,陳建仁名利權無一肯松手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3-01-31 15:30:31

前副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建仁受命出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他的新團隊名單公布,并未獲什么掌聲。讓人意外的是,他自己的人事案竟是由蔡英文辦公室發(fā)函他任職的臺灣研院,要求以借調方式處理。外界至此才恍然大悟:原來就連他擔任副的四年,也是從中研院借調。陳建仁現(xiàn)年已71歲,要出掌臺當局最高行政機器,卻還要堅持保留特聘研究員49(新臺幣)月薪的優(yōu)渥退路,真是名、利、權一樣都不肯放。

細數(shù)陳建仁的“學官兩棲”生涯,其次數(shù)之多,令人目不暇給。陳建仁首度借調,是在1997年由臺灣大學借調出任臺“國科會”生物處處長;至今25年,他從學術界借調至公部門任職共計5次。其間,還包括擔任臺“國科會副主委”、臺“衛(wèi)生署署長”、臺“國科會主委”、副臺當局領導人等職,前后借調期間計長達12年1個月。亦即,25年間,他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借調去當官,是典型的“學官兩棲”。

“學官兩棲”一詞其實隱含貶義,早年常是在野黨譏嘲這類官員的話柄。當時社會的主流觀點是:學仕本殊途,要做學術研究即應當成“終身志業(yè)”,認真專注地投入。世界一流大學固偶或準許大學教授借調公部門任職,但這類借調多屬短期性質,而非常態(tài)。像陳建仁這樣,近25年有一半時間借調在外任官的,則聞所未聞。如此腳踏兩條船,名也要、權位也要,每每官場呼喚即欣然就任,卻又聲稱“研究是自己的最愛”,故自己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每月49萬高薪的退路仍必須保留。如此惺惺作態(tài),真是難看至極!

要以“借調”方式延攬學術界人士出任公職,須看該職位是否適合。例如,“大法官”職位一向不容許借調,原因是,法律審議著重客觀公正,要避免因職務借調之藕斷絲連,而影響到司法審議之公正,即使只是引發(fā)周邊耳語也要避免。以同一精神檢視,行政機構負責人是全臺最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其諸多施政、裁決都會對各機關產(chǎn)生影響,此一職務當然更不適合借調。例如,行政機構編列審定全臺各機關的預算,將來臺“中研院”的預算若是由該“院”“借調臺當局”的特聘研究員核定,這要如何杜悠悠之口?

就法制而言,早已逾退休年齡的陳建仁要借調行政機構,也必然引發(fā)全臺公務人員的不滿。根據(jù)《“中央研究院”研究所組織規(guī)程》第十三條規(guī)定,“特聘研究員之聘期至年滿65歲止”,超過65歲就是延長聘任。這項規(guī)程,雖對“院士”及具有全球性學術殊榮者有較寬松的條件,但其寬松終究改變不了“超過65歲就是延長”的事實。此外,臺灣“中央研究院”另訂有《延長服務案件處理要點》,其第八條規(guī)定:“研究員延長服務期間,不得借調其他機構”。這些規(guī)定不止見諸臺“中研院”,也幾乎是全臺所有公務人員、公立大學教師所共通。陳建仁為一己后路與私利,要做全臺“唯一”的例外,這怎能讓其他公務人員心服?

陳建仁一生順遂,官位做得大、學術名譽高,令人欣羨。兩年多前,他聲稱“放棄副手退職禮遇”;實情卻是:他“要到‘中央研究院’領取更高的特聘研究員薪水”。6次離開學術界進官場,25年有一半時間腳踏兩條船,如今又要借調接任行政機構負責人,俾便將來“再回‘中央研究院’領高薪”,陳建仁真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

島內政史上從未有過“借調”的行政機構負責人,蔡辦能向臺“中研院”發(fā)出這紙名利算盡的借調公文,令人瞠目結舌。重點在,臺“中研院”會不會跟著和稀泥,甘愿葬送學術風骨也要成全陳建仁,全民都緊盯著看?。ㄅ_灣《聯(lián)合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