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自梳女”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華夏黃歷 > 文史知識      2019-01-31 08:52:01

  提到“自梳”,你是否知道是什么意思?

  “女性將頭發(fā)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以示永不嫁人,獨身終老。”這是人們對“自梳女”的定義。

  自梳女產(chǎn)生于清朝后期,至今有300多年歷史,是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獨有的特殊群體。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為什么珠三角地區(qū)會有“自梳”的習(xí)俗?“自梳”的儀式是什么樣的?“自梳女”過著怎樣的生活?中國最后一代“自梳女”現(xiàn)在還有多少?

  說起“自梳女”,外界大多對她們抱有很大好奇心和疑問。

  自梳女分布在哪些區(qū)域?

  自梳女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區(qū),以南海、番禺和順德為主,極少部分分布于中山、肇慶地區(qū)。早在清朝后期,珠三角地區(qū)就有 “自梳女”的記載。據(jù)《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yè)發(fā)達,許多女工獲得經(jīng)濟獨立,她們渴望自由的同時,也被工作所束縛,情愿終身不嫁。番禺、東莞等地的自梳女情況也與順德相仿。

點擊進入下一頁

當年珠三角自梳女分布區(qū)域圖。李映民 攝

  中國古代封建禮法嚴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這就是“自梳女”的雛形。明代中后期由于蠶絲業(yè)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自梳”的習(xí)俗在封建禮法的壓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當時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jīng)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愿終身不嫁,于是產(chǎn)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qū)的自梳女情況與順德相仿。

  自梳有什么儀式?

  過去“自梳”,需要有特定儀式。先由族人擇吉日,請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后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fā)髻,表示永不嫁人。

  儀式既悲壯又喜悅。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白允崤币坏┺p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后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xiāng)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古時候“自梳女”死后,其父母不得收尸葬殮,由自梳女們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無自梳女,便被拋入河中隨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會,可以走出深閨,出外耕作、經(jīng)商或打工。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她們?yōu)槭裁磿x擇自梳?

  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和習(xí)俗徹底破除,自梳這一風(fēng)俗日漸衰落,新的自梳女很少再出現(xiàn)。直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蠶絲業(yè)逐漸衰落,年輕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職業(yè),年輕女性只能漂洋過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洋地區(qū)打工,女性“自梳”情況又一次出現(xiàn)高潮,這就是中國最后一代“自梳女”。

點擊進入下一頁

  東莞常平鎮(zhèn)時著名的僑鄉(xiāng),該鎮(zhèn)就曾有多位“自梳女”。今年97歲高齡的“自梳女”葉瑞娣就是其中一位。她二十幾歲時因為家庭困難,通過人介紹去到馬來西亞打工,主要負責給主人家?guī)『?,一干就?0年。主人家的小孩都是她一手帶大的,現(xiàn)在還認她作干媽。2007年,葉瑞娣回國定居,2011年東莞市為自梳女恢復(fù)國籍,葉瑞娣也正式入戶常平鎮(zhèn),安度晚年。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葉瑞娣。視頻截圖

  常平鎮(zhèn)的“自梳女”蕭全歡則年僅16歲就漂洋過海去南洋打工,現(xiàn)在已經(jīng)百歲高齡的她對于在新加坡打工的往事已經(jīng)記不太清楚了。蕭全歡表示,她在外面幫人打掃、帶孩子、煮飯,每月工資僅有25新元,她自己一個月花5塊,其他的全部寄給家里,平時哪里都不敢去,因為一出去就要花錢。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蕭全歡。視頻截圖

  對于選擇“自梳”的原因,很多還在世的“自梳女”都不愿意多談。有“自梳女”就表示,如果結(jié)婚了,主人家就不愿意雇傭她們了。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橋瀝村村民利來金則告訴記者,他的一位親戚就是還在世的“自梳女”,現(xiàn)在定居在香港?!爱斈晁齻冞@些年輕的女孩子去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給當?shù)馗蝗水斉畟?,很多都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吃住在主人家里,女主人難免不放心,如果‘自梳’的話,會更加容易被主人家接納,這也是當時很多女孩子選擇自梳的原因?!?/P>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當時去南洋打工的女孩子選擇‘自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嫁人了,女孩子賺的錢就不能寄回國內(nèi)貼補娘家,為了能一直幫助國內(nèi)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很多只能選擇梳起不嫁。” 東莞自梳女陳列館館長楊芷茵說。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用過的包箱。李映民 攝

  “當年我的姑婆在國外給人家當女傭,會把主人家不要的豬油熬出來,把主人家吃剩的米飯曬干,一點一點存起來,加上錢和舊衣服等寄回來給國內(nèi)的家人。在經(jīng)濟困難時期,要不是有這些華僑物資的資助,可能很多人會餓死,現(xiàn)在想起來大家都很感恩。”利來金說。

點擊進入下一頁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自梳女還剩多少人?

  楊芷茵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外的“自梳女”群體也一直很關(guān)注家鄉(xiāng)的情況。在1957年常平鎮(zhèn)發(fā)洪水,原來自梳女居住的“十姊妹”屋與周邊房屋都被沖毀。后來,海內(nèi)外的常平籍自梳女知道后自發(fā)捐錢,據(jù)說多達500名自梳女籌集過資金,在1959年把籌集到的錢寄回常平,委托常平墟一名叫“波仔”的建筑工重建三處“十姊妹”屋,取名為“義和堂”、如意堂、成意堂,幫助家鄉(xiāng)的“自梳女”。

點擊進入下一頁

常平“義和堂”如今成了東莞自梳女陳列館。李映民 攝

  “男兒漂泊為本分,女子漂泊為家貧?!痹?jīng)“自梳女”為謀生計漂洋過海的辛酸歷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去不復(fù)返。截至2018年東莞記錄在冊的“自梳女”僅剩15人。隨著歲月的流逝,“自梳女”這個獨特的群體終將退出歷史舞臺,但她們的故事和這一獨特華僑文化卻被人們流傳下來。

  近年來,珠三角各地開始建立各種“自梳女”相關(guān)的博物館、紀念館,其中包括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東莞自梳女陳列館等,展示著這一獨特的華僑群體的歷史。

  作者:李映民 李純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