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離家國寶的鄉(xiāng)愁——讀《離家的國寶》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文化 > 悅讀      2024-01-11 11:35:37

作者:陳長旭(文學博士,信陽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發(fā)展史,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文物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由于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一部分珍貴文物流落海外,被稱為“離家的國寶”。在國人的眼中,國寶并不是一種無生命的冷冰冰的物件,也不是一堆價值千金、可資炫耀的財物,而是一群充滿著生命溫情且與國人血脈相連的“家人”。

上海大學陳文平教授長期從事海外流失國寶的追索、尋蹤與研究工作,曾于2001年出版《流失海外的國寶》一書,2023年11月再出力作,與清華大學藝術(shù)博物館館員安夙合作出版《離家的國寶》。盡管兩書的研究主題相近,但前書的讀者設(shè)定偏于學界的小眾,對流失海外的國寶尋蹤覓跡,資料翔實,鑿鑿有據(jù),論證細密;新作則注重考慮普通大眾的閱讀習慣,刪除了部分冗余的史料和過于艱澀的學術(shù)表達,補充了不少最新的踏訪及研究成果,文風更加通俗,感情更加真摯,選圖印刷也更加精美,既有較高的學術(shù)分量,又極適于大眾的普及和閱讀。書名中“離家”一詞的選用,更是體現(xiàn)出作者對于當下“流失國寶”話題語境的敏銳自覺與積極順應(yīng)。

1.國寶離家之厄

《離家的國寶》是一份史料精審、圖畫精美的流失海外國寶檔案。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國寶離家之痛”選擇了“圓明園盛景的毀滅”“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寶藏的流散”“天龍山石佛厄難記”等十個國寶流失案例,講述國寶流失海外的歷史真相及其背后鮮為人知的曲折經(jīng)歷;下篇“海外中國文物珍品精選”擷取108件海外遺珍,圖文并茂地進行鑒賞解讀。該書體例與著名書畫鑒賞家楊仁愷先生的《國寶沉浮錄》略似,楊先生的著作專講散佚書畫國寶的流轉(zhuǎn)故事,分“國寶沉浮史”“國寶辨析錄”上下兩篇,兩書配合閱讀,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近代以來國寶流失散佚的沉痛歷史。

國寶是國家精神的象征與民族歷史的見證,國寶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榮辱與共。國破則寶散,國寶之厄反映著國家之厄。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國勢衰微、神州板蕩,國寶重器、盛世遺珍亦如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一樣,屢遭浩劫,流離失所?!峨x家的國寶》用十個章節(jié)分述十個國寶流失案例,“文明浩劫”“國寶之殤”“六駿失群”“百年分離”“漂泊四方”……百年國家民族的屈辱史,亦是百年國寶的毀壞、失落、流散史。這里既有列強的搶奪劫掠,也有家賊的監(jiān)守自盜,更有無知愚昧者的浪擲糟蹋?!叭f園之園”“無上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lián)軍付之一炬,無數(shù)文物珍寶被洗劫一空。敦煌莫高窟是我國文化史上最重大的遺存之一,“然而不幸的是,敦煌遺書發(fā)現(xiàn)于西方列強正在加緊侵略中國的年代”。斯坦因只用40塊馬蹄銀便騙走了24箱價值連城的經(jīng)卷寫本和5箱絹畫繡品,伯希和只用區(qū)區(qū)500兩白銀便換走了10余個大木箱6000余卷敦煌遺書中的精品。

“敦煌者,吾國學術(shù)之傷心史也?!眹鴮毢平僖炎懔钊顺镣?,“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的尷尬處境,更令國人愧憾不已。萬千痛心憤慨,矛頭總繞不開一人——敦煌道士王圓箓。然而,誠如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所說:“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奔偈箾]有王道士,敦煌藏經(jīng)洞的經(jīng)卷是否就能夠得到妥善保存?設(shè)若沒有凈亮和尚,天龍山的石佛是否就能夠完好無損?在國弱民貧、內(nèi)憂外患的年代,浩浩蕩蕩的所謂“探險隊”“考古隊”在中國肆意行動,如入無人之境;大批國寶被運出國門,來去無阻。洛陽金村八座東周古墓被盜掘,珍貴文物被一掃而空,僅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一人就搜購運走1100多件。天龍山千年石窟“原有大小佛像,上下各層,悉數(shù)被毀,或身完首失,或全體殘碎”“洞頂云龍仙女,亦悉無存”“碎片石屑,散布滿洞”……荒漠深山、地上地下,中華文物所遭劫難,觸目驚心。

楊仁愷先生《國寶沉浮錄》一書的“出版說明”中也講道:歷代法書名畫搜集匯攏于宮廷之內(nèi),以清乾隆時期最為宏富,“而論宮中所藏書畫之屢遭劫掠竊失,這樣的損失更無法與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遜位之后短短11年中所造成的災(zāi)難相比”。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物光華璀璨,然而晚清以降,國力衰頹,山河破碎,列強環(huán)繞,虎視眈眈,凝聚著中華先祖?zhèn)冎腔叟c精魂的國寶重器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垂涎覬覦者有之,狗盜鼠竊者有之,明搶暗奪者有之,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書,守不住幾尊佛首!

離家國寶的鄉(xiāng)愁——讀《離家的國寶》

行穰帖 東晉 王羲之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shù)館藏

離家國寶的鄉(xiāng)愁——讀《離家的國寶》

《離家的國寶》

陳文平 安 夙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國寶盼歸之切

“昭陵六駿”是中國雕塑史上的曠世杰作,是當之無愧的稀世珍寶,然而卻在20世紀初不幸橫遭劫難,“颯露紫”和“拳毛騧”被盜賣海外,目前國內(nèi)僅余四駿。為了徹底弄清兩駿被盜賣的過程,陳文平教授遍訪踏查,追蹤問跡,先后到西安、北京、上海走訪,并遠赴法國、美國調(diào)查,為我們清晰地梳理了昭陵兩駿流失美國的歷史真相?!罢蚜炅E”都是曾經(jīng)跟隨唐太宗李世民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驍騎,如今卻六駿失群,天各一方。

這不禁讓人想起2023年8月網(wǎng)絡(luò)上一部火爆出圈的微短劇——《逃離大英博物館》。這部短劇采用擬人化的敘事手法,讓大英博物館中名為“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的藏品化作人形,攜帶流失海外文物的家書逃離博物館,踏上回家之路。一封封家書,把流失海外的文物與留在國內(nèi)的文物勾連了起來。唐大馬與唐小馬、唐代石雕佛像與遼代三彩羅漢、龍耳虎足與朝冠耳爐、琴師陶俑伯伯與笛師陶俑阿姨……“小玉壺”念誦家書的片段成了全劇最為動人的時刻,令無數(shù)網(wǎng)友熱淚盈眶?!凹胰恕薄凹視薄盎丶摇?,這部表現(xiàn)流失文物的網(wǎng)絡(luò)微短劇也自覺采用了“家文化”的敘事母題。“家人是血脈相連的同胞”,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國文物,都是最親的家人,都是最深的牽掛,山高水遠,隔不開濃濃的血脈親情。

剛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小玉壺”臉上臟兮兮的,這引發(fā)不少網(wǎng)友對流失海外文物安置環(huán)境及保護狀況的擔憂。國內(nèi)學者研究一生卻難得一見的國寶,在國外或許只不過是無關(guān)輕重的歷史舊物。當看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許多在中國見不到的精美石刻與青銅器被隨意地擺放在某個黑乎乎的角落,當看到法國楓丹白露宮的清宮舊藏巨幅中國畫因幅面太大而被折起來展出時,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史樹青先生就曾傷心不已。即便有些文物在國外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但在遙遠的異國他鄉(xiāng),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深刻理解這些國寶中蘊藏的細膩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以及承載的曲折動人的文明故事呢?

國寶是時代文化的結(jié)晶,是民族歷史的見證。國寶流散不僅是民族瑰寶的損失,更是對民族精神的挫傷與打擊?!凹坠俏氖瞧駷橹怪袊l(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tǒng),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根脈?!比欢约坠潜话l(fā)現(xiàn)以來,就屢遭劫難,數(shù)量龐大的甲骨流失海外。經(jīng)英國傳教士庫壽齡、美國傳教士方法斂之手外流的甲骨不下4000片,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搜購轉(zhuǎn)運到加拿大的甲骨多達5000片,流失于日本的甲骨總數(shù)在12000片以上……星散四方的甲骨,對于外國人而言,或許可以作為學術(shù)研究的對象,也或許是徒供私藏或展覽的歷史遺物,冷冰冰沒有溫度;但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些斑駁殘損的甲骨卻是我們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認識了解祖先的生活、溯源文化根脈、連接溝通古人精神的重要中介。文化折扣、價值減損,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在星座文化圈中的意義及其在生肖文化圈中的意義,“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對于荷蘭收藏家的意義以及對于福建省大田縣吳山鄉(xiāng)陽春普照堂周邊村民的意義,天差地別,霄壤之殊。

離家國寶的鄉(xiāng)愁——讀《離家的國寶》

三彩倚坐執(zhí)鏡女俑 唐

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中心藏

離家國寶的鄉(xiāng)愁——讀《離家的國寶》

陶牛車 北魏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藏

3.國寶回家之路

國安寶聚,國盛寶歸。2021辛丑年央視春晚,漂泊海外近一個世紀的天龍山石窟第八窟佛首在特別節(jié)目《國寶回家》中亮相,這是2020年回歸祖國的第一百件文物,也是第一尊從日本回歸的天龍山佛首。在節(jié)目中同期展示的還有一幅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這件國寶自被八國聯(lián)軍掠走以后,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輾轉(zhuǎn)流離、風雨滄桑,最終于1952年被成功解救回國。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guān)心指導下,以文化部文物局首任局長鄭振鐸先生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文物工作者們,正式開啟了流失海外國寶的回家之路。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文物保護法令——《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頒布實施,有力堵塞了國寶文物向境外流失的漏洞;1951年,文化部文物局成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組織專門人員負責回救流散到香港的文物。當時的新中國,四方初定、百廢待興,中央人民政府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依然撥出???,用于支持流失海外文物的回購工作,包括晉王獻之《中秋帖》、晉王珣《伯遠帖》、唐韓滉《五牛圖》、五代董源《瀟湘圖》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國之重寶陸續(xù)回歸,新中國對文物追索與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支持。1951年至1958年,蘇聯(lián)先后向我國返還64冊《永樂大典》;1955年12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接收了民主德國返還的3冊《永樂大典》和10面義和團旗幟。

國寶回歸是一項極為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需要文物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需要國家之間的密切合作,需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需要文物專業(yè)知識的深度介入。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頒布實施;1989年,我國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guān)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zhuǎn)讓其所有權(quán)的方法的公約》,并首次以外交途徑追回秭歸屈原紀念館被盜文物戰(zhàn)國青銅敦;1997年,我國加入國際統(tǒng)一私法協(xié)會《關(guān)于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1998年,經(jīng)過漫長的司法訴訟和談判協(xié)商,追回走私英國的3000余件文物;2002年,“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jīng)費”正式啟動;2009年,中美兩國政府簽署《中美限制進口中國文物諒解備忘錄》……經(jīng)過多年的積極探索與實踐,我國逐漸走出了一條綜合外交斡旋協(xié)商、國際執(zhí)法合作、民間購買捐贈等多種形式的“國寶回家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先后與20多個國家簽署雙邊協(xié)議,建立合作機制,1800多件海外流失文物順利回家。“歷史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薄皻v史文化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绷暯娇倳浂啻螌訌娢奈锉Wo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要求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2019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出訪意大利期間,與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796件套中國文物返還活動。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流失文物回歸,也是中國最高領(lǐng)導人首次在現(xiàn)場見證流失文物回家。一件件流失文物踏上歸途,見證著中華民族從屈辱苦難到富強興盛的歷史腳步。

國寶文物是精神的國土,守土盡責,方能不辱使命。吳世昌在《近五十年中國歷史文物之喪失》中早就指出:“歷史文物的喪失是逐漸的,是精神上的暗蝕?!薄皢适Я艘粋€精神性靈所寄托的歷史文物,譬如一個人,神經(jīng)上內(nèi)質(zhì)的損壞,一時雖沒有悲慘的流血,卻能使人根本成為行尸走肉的廢物,其危險更在硬性的病損之上?!痹S多青銅器的銘文總習慣于在末尾處使用“永寶用”“子孫永寶用”“子子孫孫永寶用”一類的結(jié)語,正是希望子孫后代能夠永寶此器,銘記與珍視祖先們的功德與榮耀。不管“海外文物追索之路”如何復雜艱辛,我們都要勇敢地肩負起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守護傳承責任,“一念在茲,萬山無阻”,風雨兼程,砥礪前行。讓離家的國寶早日踏上歸程,讓曾經(jīng)斷裂的歷史記憶與情感鏈條重新接續(xù),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注入來自歷史深處的雄渾動力。

本文圖片均選自《離家的國寶》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