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情勢緊張,臺灣內(nèi)部相對無感。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有此現(xiàn)象主要是兩岸長期無沖突發(fā)生,慣性導致臺灣內(nèi)部出現(xiàn)“灰犀牛效應”,也就是對潛在危機視而不見,另外是對美國霸權印象,產(chǎn)生所謂自我說服,認為美國“會出手保臺”。其實烏克蘭戰(zhàn)爭就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相關效應已在臺海之間上演。
蔡東杰,臺灣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xiàn)任臺灣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并擔任臺灣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等職。
大陸日前出臺《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tǒng)一事業(yè)》白皮書,同時對臺實施經(jīng)貿(mào)限縮及解放軍軍演。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都對臺海情勢提出警告,不過相較于國際關切兩岸關系的程度,臺灣本身對于兩岸態(tài)勢反而淡定無感。
分析臺灣內(nèi)部對于兩岸氛圍的漠視。蔡東杰認為,主要是個心理問題,從人類心理學與國際關系的角度來說的話,臺灣民眾在面對一個緊張事件,可是卻淡定無感,基本上是來自于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慣性使然,也就是所謂灰犀牛效應,意指對一個明顯可見的威脅,卻選擇視而不見。
“灰犀牛效應”是形容“既有或已存在、發(fā)生機率大、顯而易見的危機卻被視而不見,危機爆發(fā)后應對時間短,最終造成重大效應的事件”。因為犀牛身軀龐大,往往給人行動遲緩、安全無害的錯覺,容易讓人疏忽其危險性;事實上,犀牛是別具威脅的巨獸,一旦橫沖直撞,人們可能會嚇到難以動彈、難以逃避。
臺灣內(nèi)部為什么形成灰犀牛效應?蔡東杰說,主要是慣性使然,因為不能否認,從金門“八二三炮戰(zhàn)”以來,兩岸之間長期是沒有實質(zhì)軍事對抗的,導致臺灣民眾形成一種慣性依賴,并帶來所謂的灰犀牛效應,會對存在于現(xiàn)實的危機視而不見,即使兩岸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是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但因為大眾的想像已經(jīng)被慣性牽制了,仿佛兩岸關系就算再尖銳、再嚴重也不會發(fā)生重大沖擊。
蔡東杰說,第二個原因則是人類的自我說服所導致。臺灣內(nèi)部的自我說服來自于對外部援助的想像,臺灣上從官方下到民間基層,整體的社會氛圍是相信美國或者是日本等西方陣營會“馳援臺灣”。這個現(xiàn)象也是美國霸權之下的心理效應,也就是說,美國霸權是建立在大家對美國的信賴當中。
他進一步解釋,美國經(jīng)常會對外給出一個口頭承諾,如果大家相信這個口惠,即使沒有白紙黑字,口惠實不至也沒關系,美國不一定要兌現(xiàn)。所以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說服他人”及“被他人相信”的心理結果當中。過去幾十年以來都是如此,到目前為止美國的霸權還在,臺灣表面上看來又是美國霸權保護傘的一部分,因此臺灣上下都接受了美國霸權的心理印象,相信臺灣是有獲得美國庇蔭的。
蔡東杰提到,美國霸權的心理效應,讓臺灣對于受到外部保護的想像形成一個心理刻印,與灰犀牛效應相呼應,導致臺灣內(nèi)部對于現(xiàn)階段的兩岸危機視而不見、無感,其實都是心理因素作祟。
臺灣社會對臺海情勢波動無感,民進黨當局的領導階層難道也無感嗎?
蔡東杰說,基本上人類心理學是一體適用,無分上位者或市井百姓,因為官方安全高層的決策者也是人,就算決策者本身有更多的專業(yè)性及提防,可是畢竟決策者也是一般人,基于人性的道理皆同,即使整個領導階層有眾多的智囊與幕僚,但在心理印象的蒙蔽之下,危機仍然會被忽視掉。 (記者方敬為/來源:香港“中評社”)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