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曾靜萍談兩岸戲曲藝術交融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2-03-14 16:03:20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來源:福建人大網(wǎng))

  (記者 張爽)“以前我們?nèi)ヅ_灣演出,連頭上的別針掉在舞臺上都會聽到聲音,有些觀眾是沐浴更衣之后才來看梨園戲的?,F(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十幾年了,我們從2008年開始有一個自己的劇場,長期堅持演出,培養(yǎng)了一大群梨園戲的觀眾,從19個觀眾到現(xiàn)在的一兩千人,劇場的秩序從剛開始嘻嘻哈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亞于臺灣了?!比珖舜蟠?、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曾靜萍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說。

  曾靜萍曾率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在臺灣巡回演出,那時她感慨,“全中國最好的觀眾在臺灣”。正是這份機緣觸動了曾靜萍,她看到臺灣劇場的秩序,看到臺灣觀眾對梨園戲的尊重,就立下愿望要把這種氛圍帶到自己的劇場、帶到大陸的演出中。十多年過去,曾靜萍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劇場中,在廣州、上海、武漢等城市的巡演中,觀劇群體已經(jīng)有了質的變化。

  “那句話是十幾年前說的,現(xiàn)在我作為演員對大陸劇場相當滿意。”曾靜萍說。

  在疫情之前,曾靜萍每隔一兩年就要去一次臺灣,在她看來,與臺灣同行的交流往來所生發(fā)的友情,遠遠比“文化交流”這個詞本身要深刻很多:兩岸同文同種,生活方式也相似,與臺灣朋友坐在一起毫無隔閡——除了語言的腔調(diào)有一點不一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交流就不必提了,因為大家敞開心扉,共同探討,就像親人一樣的感覺,這已經(jīng)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融。藝術與人生、生活與藝術已經(jīng)共同存在了?!?/p>

  曾靜萍所從事的梨園戲發(fā)源于宋元時期的泉州,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由于較完整地保存了宋元南戲的諸多劇作、唱腔和演出規(guī)制,故而有著“古南戲活化石”的美譽。古老戲腔唱誦著千年的悲歡,時至今日,落到曾靜萍這一代人肩上的是傳承與發(fā)展的雙重責任。

  近十年來,曾靜萍和她的同事們恢復了很多古老的劇目,她不僅發(fā)現(xiàn)了梨園戲真正的精髓和美妙之處,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戲中找回了閩南的方言。泉州梨園戲的年輕演員也做了一些跨界的嘗試,他們組建了“尚好聽”樂隊,用新穎的方式詮釋梨園戲優(yōu)美的曲調(diào)。年輕觀眾通過“尚好聽”認識了梨園戲,再回到劇場,成為梨園戲的觀眾。

  曾靜萍坦言,對于這樣的創(chuàng)新,剛開始時她是忐忑的,“因為從嚴格的角度講,本真的東西是很不應該隨便去做剝離的。但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非常謹慎,把原來的東西留住,加一些新的元素進去,增添了很多時代的色彩。”

  古典文化在現(xiàn)代浪潮的沖刷下,面臨著如何與年輕觀眾“相遇相知”的難題。但曾靜萍說,不能片面地認為年輕觀眾就喜歡熱鬧,有很多經(jīng)??磻蚯哪贻p觀眾對純粹的傳統(tǒng)戲有一種崇拜,他們因為梨園戲走進泉州,走進曾靜萍的劇場,“這類觀眾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自信?!?/p>


文章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文章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