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示意圖
臺經濟部門18日公告,自2017年5月迄今已經核發(fā)106萬張“綠電憑證”,進入交易市場的數量為91萬張,其中有89.5萬張由臺積電取得,相當于8.95億度綠電,其余的1.5萬張,則是由臺達電等5、6家科技公司購得。
面對國際減碳與凈零碳排趨勢,以及歐盟邊境碳稅課征即將于明年開始試行的壓力,在化石燃料已注定成為臺灣地區(qū)未來供電主力的情況下,企業(yè)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無不絞盡腦汁尋求減碳的替代解方,綠電憑證于是成為搶手商品。
然而,現實是憑證數量有限且?guī)缀跤膳_積電獨得。其他有迫切潔凈電力需求的企業(yè)即便向臺當局求助,在現行非核且火電為主的能源政策下,恐也無濟于事,最終還是得自謀生路,從國際憑證市場下手。至于“護臺神山”的潔凈電力需求到底有多高?以去年為例,臺積電實際用電量接近170億度,扣除核電與再生能源電力的貢獻后,有143億度是來自含碳電力。若真以凈零碳電力為目標,目前購得的9億度綠電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歸根究柢唯有上位的能源政策務實調整,才是解決企業(yè)潔凈電力需求孔急的關鍵。
臺經濟部門能源局上周公告去年全年用電量,不僅再度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2909億度,更較前一年一口氣增加109億度,3.9%增幅也是過去十年最高。臺商回流與經濟狀況好轉,都是導致用電需求大增的原因。
公告中有兩項數據值得特別留意。首先,火力發(fā)電占比延續(xù)前年的上升趨勢,再增1.1%,達到83.37%。由于現有的三部核電機組將從明年開始接連除役至2025年,為能有效填補缺口,同為基載的燃煤發(fā)電占比勢必無法由目前的44%快速調降。而且,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未完工啟用前,燃氣發(fā)電占比也不可能從目前的37%一舉超越燃煤電力。換言之,希望透過增氣減煤來進行空污改善,也就不必期待了。
其次,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大幅低于12%的原訂規(guī)劃目標,僅較前一年增加0.6%,來到6%。去年總計174億度的再生能源發(fā)電量中,可提供綠電憑證的風電與光電共發(fā)出102億度,占全臺用電量的3.5%,明顯無法滿足島內所有企業(yè)的潔凈電力需求。臺積電每年用電量向來為半導體業(yè)之最,未來坐落于高雄的六座晶圓新廠全數完工上線后,臺積電每年用電占比更將從目前的近6%進一步提高到逾10%。
面對風、光兩電開發(fā)進度一再落后預期的窘境,不僅綠電不足沖擊企業(yè)的潔凈電力取得,替代供電若無核電支援,也只能別無選擇地不斷加碼火電。屆時的問題不只是全臺企業(yè)難逃碳稅沖擊而已,全民也將承受空污改善落空惡果。
長期來看,供電源頭若無法重新轉型為核能與再生能源共生的潔凈能源,前述的碳稅沖擊與空污問題不但無法解決,甚至還將加劇。主事者不思改變,光憑口號式的供電無虞保證及以綠廢核主張,不僅毫無助益,更將帶領全民走向無解死路。
葉宗洸/臺灣“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tǒng)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