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冬至風俗說清楚 別搞“反中”斷脈根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網(wǎng)友評說      2021-12-21 13:40:32


冬至俗稱冬節(jié),在古代是大節(jié)日,游子要回家團圓,南方習俗要煮湯圓拜神祭祖。 圖/ingimage

歲月如流,又屆冬至。冬至俗稱冬節(jié),在古代是大節(jié)日,游子要回家團圓。南方習俗要煮湯圓拜神祭祖,北方則用餛飩或餃子。此乃物產(chǎn)不同,南方產(chǎn)米就用米制湯圓,象征團圓;北方產(chǎn)小麥做面粉,揉作面皮包餡。其共同點,常全家一起邊做邊話家常。

餛(餫)飩“以其渾(混)沌之形”而得名。渾沌是天地未分時,無光無象模糊狀態(tài)。據(jù)道教《云笈七簽》,形似雞蛋。冬至吃餛飩有一說,這日黑夜最長,如渾沌未開時光景,故吃象征渾沌的餛飩應節(jié)。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餛飩做成半月形就成餃子。約起于南北朝時期,北周顏之推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餃本義糖漿,古代餃子或用糖漿和餡。后借餃字的食、交字旁,表示面皮相交貼合成的食物。北方俗諺“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躺著。”從前北方農(nóng)村貧苦,要天天干活,平日不知肉味。能吃到包肉餡的餃子,就覺珍饈;能躺著歇息不做事,就覺享受。如今社會豐裕,吃餃子果腹反而是飲食簡約。

臺諺“冬節(jié)圓噍落去加一歲”,小時候不解,為何吃了湯圓就加一歲。原來中國傳統(tǒng)采行陽歷為主陰歷為輔的陰陽合歷,陰歷十九年置七閏月以調(diào)整和陽歷之差。廿四節(jié)氣即依陽歷制定,古人認為“氣始于冬至,周而復始”,遂以冬至為歲首。逢冬至即陽歷過年,人加一歲。春秋晚期,中國人由每年冬至時刻,測出一年為365.25日,只比實際多11分,是當時世界最精準數(shù)值。

一百年前,日人片岡巖記錄臺灣風俗巨著《臺灣風俗志》問世,其記冬至風俗:“在門、窗、桌、柜等黏貼圓仔祝福它們,以慰勞其辛苦為人們服務?!边@叫“餉耗”、“餉虛耗”,餉或作“飼”。臺“農(nóng)委會”的《農(nóng)業(yè)兒童網(wǎng)》說:“此舉有犒賞這些器物在一年間的辛勞,并藉此祈求一家能多福氣之意”。大謬矣!餉耗,餉耗子也;耗子,老鼠也。

而虛耗,魖也?!墩f文》曰:“魖,耗鬼也”,虛耗人財物的鬼怪。古人便應用基于“相似律”的模仿術辟邪法,黏貼圓仔餉耗來祛除耗鬼。該俗今已失傳。坊間有販賣宣稱可防破財之物,售價不菲。古人防破財不花什么錢,今人防破財須破財買高價物,何其渾沌!

從中國文化探尋,方知臺灣風俗底蘊。搞文化“反中”斷送傳統(tǒng)文化脈根,其行好不渾沌!簡直本土文化罪人!

文章來源: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左秋子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