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恭喜全臺的軍公教朋友們,從明年一月一日起加薪4%,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候,連一根烤玉米都要89元(新臺幣,下同),漲薪確實有理,否則,錢變小了,日子怎么過。然而,是否應該全員加薪或者是否該這個時候加薪?我們來看看加薪提案人“主計總處”的說法。
“主計總處”指出,“考量臺灣肺炎疫情趨緩,財經指標均上修成長幅度,且民間企業(yè)平均薪資及基本工資已有相當成長,又為肯定軍公教員工近2年來防疫的辛勞,因此,建議111年度軍公教人員待遇適度調整”,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說法是否合理。
第一個理由是臺灣疫情趨緩:臺灣疫情確實得到控制。但疫情趨緩是否一定會得出,公務員應該加薪4%這樣的結論呢?未必。因為,不要說疫情趨緩,即使完全沒有疫情,也不代表就要加薪。加薪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而沒有疫情或疫情趨緩,不在其中。如果只因為沒有疫情就能加薪,那么,在沒有疫情的年代豈不是每年都能加薪?
第二個理由為財經指標均上修成長幅度。“主計總處”表示2020年收支賸余445億元,預測 2021 年經濟成長高達 5.88%。然而,就以去年盈余445億元來說,是不是就一定要用來加薪(何況,不可能往后的每一年都有那么多的盈余)?還是可以用在社會福利或其他更重要更緊急的事項呢?至于2021年的高經濟成長,是誰受益?難道是所有臺灣人?還是大部分臺灣人?抑或是少部份臺灣人?這才是關鍵問題所在。
臺灣地區(qū)這二十年來的經濟增長,受益的,都只是少數群體:銀行、高科技產業(yè),難道不是嗎?臺當局要加入這少數群體,還是選擇大多數民眾呢?何況,公務體系受到的各種福利保障已經是遠遠比民間多得多。
第三個理由是民間企業(yè)平均薪資及基本工資已有相當成長:“主計總處”在今年3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臺灣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3,125元,在經過十八年的薪水倒退嚕之后,實質經常性薪資終于趕上2003年的40,893元。然而,不要忘了,43,125元是一個平均的概念,在這十八年當中,財富是更加集中還是更分散?
“主計總處”2021年8月13日公布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社會財富更為集中:每戶可支配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的家庭兩者差距擴大為6.13倍,是近八年最高。因此,相較于2003年,多數臺灣人的日子是過得更滋潤還是更艱苦,答案不是很明白的嗎?
第四個理由是肯定軍公教員工近兩年來防疫的辛勞:自從新冠肺炎爆發(fā)以來,抗疫指揮團隊的辛苦與成就,得到絕大多數民眾的肯定,這些有功人員論功行賞薪水加個100%,我個人都支持,但是,公務體系當中,不也有有四年不工作還領了105萬元的公務員,難道這些人也應該一體適用加薪政策嗎?
從以上分析得知,公務體系全員加薪4%,說服力不夠。而且,還可能因此引爆通貨膨脹,這一點,臺當局想過了嗎?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