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高雄“城中城”大火又成民進黨吸金工具?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1-10-20 09:59:06

高雄市老舊危樓“城中城”大火造成46人死亡、41人輕重傷的嚴重事故,高雄市長陳其邁出面道歉,表示“該負的責任,不會逃避”,并責成市政府迅速成立調查小組,調查相關單位的執(zhí)法及行政管理上有沒有疏漏,進行行政責任的追究。社會局很快成立賬戶,接受各方捐款。6天下來已累積1.4億元(新臺幣,下同)的捐款。

人禍竟成民進黨吸金工具

陳其邁表示,愛心捐款將用于死亡慰助、傷者慰助、緊急與短期安置協助、傷者醫(yī)療和罹難者家屬協助等方面。撫恤亡者、治療傷者、安置生者,這些事情本來就是官員應該做的,為什么高雄市政府反而急著成立捐款賬戶、吸納民眾的錢?簡直成了變相的吸金組織。

這些年來,民進黨當局處理公安事故的SOP三部曲,就是主事者口頭表示會負責、成立調查小組、設立捐款賬戶,調查小組最后交出一份事故調查報告,或慎重其事或隨便寫寫,但最后一定束之高閣,無人聞問。臺鐵“普悠瑪事故”和“太魯閣事故”避重就輕、敷衍了事的調查報告,就是個中典型。

臺鐵“普悠瑪事故”發(fā)生在2018年10月,即將屆滿3周年。當初這個造成18死亡、215人輕重傷的事故引發(fā)社會震撼悲慟,臺行政機構也成立了項目小組,做成臺鐵的體檢報告,洋洋灑灑提出50項肇事因素,因應此次事故成立的“臺當局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則提出了27項改進建議。

但臺鐵和交通部門根本沒有記取教訓,更沒有進行必要的改革,以至于兩年半后的今年4月間又發(fā)生49人死亡、247人輕重傷、更嚴重的“太魯閣事故”。傷心的記憶還未消褪,悲劇再次重演,這個麻木無能的臺當局,實在令人憤怒。

民進黨官僚解決問題沒半撇,成立捐款賬戶卻跑得比誰都快。然而,從民眾手中收取大把的善款后,濫用民眾愛心胡亂花錢的弊端,卻時有所聞。2014年高雄發(fā)生731氣爆案后,高雄市政府收到45億元的捐款,檢視高雄市政府花錢的名目卻是五花八門,像是“市府官員離臺考察”、“在災區(qū)以外地區(qū)辦活動”、“浮編天價律師費”,甚至還進行了要價高昂的裝置藝術等等。善款的每一分錢都出自民眾的愛心,有人是捐出薪資、有人是捐出積蓄,都是辛苦錢,但高雄市政府把錢當作天上掉下來的白吃午餐,全然不知珍惜。

“普悠瑪出軌”事件發(fā)生后,民進黨建立了紀念碑,說是要提醒社會、提升安全意識,而后“太魯閣事故”衛(wèi)福部門成立的捐款賬戶迅速募得10億元,衛(wèi)福部門都還搞不清楚錢該怎么分配、使用,又有民進黨“立委”建議蓋紀念碑,且蓋在其選區(qū)附近,由于引發(fā)了眾怒,民進黨當局才不敢輕舉妄動。然而,民進黨在重大災害時發(fā)起勸募卻又缺乏完整周延的使用規(guī)劃,惡習始終未改,這次“城中城大火”后,高雄市政府故技重施,又要民眾捐款,大家一定要瞪大眼睛好好監(jiān)管高市府會如何使用這些錢。

下臺后高升者屢見不鮮

每次發(fā)生重大事故后,相關官員總說會負責,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民進黨官員說的“負責”通常有兩種結局,第一種如前臺灣交通部門主管吳宏謀一般,他為“普悠瑪事故”下臺后高升臺灣中華郵政董事長,錢多事少責任輕。民進黨高官的下臺負責,簡直就是柳岸花明又一村。

吳宏謀雖明降暗升,但畢竟還是下了臺,另一種則是更等而下之的空口說白話式負責。例如,臺當局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要為航空機組人員隔離規(guī)定放寬的“3+11”決策負責,但是直到今天,他衛(wèi)福部門主管仍在其位、指揮官也照做,下午的兩點檔大戲天天上演,沒記過、沒扣薪,民進黨還在討論明年縣市長選舉,陳時中究竟應放在臺北、新北或桃園參選勝算更大,陳時中不但不需要為“3+11”負責,民進黨還準備全力栽培他呢。

陳其邁也說,要為“城中城大火”負責,但絕口不提下臺,隸屬高雄市政府的調查小組,再怎么調查也查不到陳其邁的頭上?!俺侵谐恰痹诟咝凼侨吮M皆知的“鬼樓”,聲稱為競選高雄市長已準備超過15年,且2005年高雄市長謝長廷北上擔任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后,陳其邁就被任命為高雄代理市長,不可能不知道這棟樓的危險,但他做了什么?

“城中城大火”不只有行政疏失,沒有任何作為的市長更該負起政治責任;就像當年陳其邁厲聲指責臺中市長胡志強要為阿拉夜店失火去職一般,陳其邁必須下臺,才足以提醒所有位居要津的官員,務必保護好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不到就不配續(xù)留其位。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