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綱。(中評社 資料照)
外傳提前在8月底運送150萬至200萬劑到臺灣的德國BNT疫苗的包裝上會有“復必泰”字樣,臺當局衛(wèi)福部門主管、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當然上面有相關中文字”,引發(fā)網友怒批“當初到底是在擋啥?”臺北市議員張斯綱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民進黨當局應該是禁不起民調一再低落的壓力才會松口。
臺積電、永齡與慈濟總計購買1500萬劑的德國BNT疫苗,經臺灣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赴歐洲“催貨”后,最快8月底將由裕利公司運送來臺首批約150萬劑到200萬劑疫苗,外傳這批疫苗包裝會有“復必泰”。
對于陳時中先前一再拒絕德國BNT疫苗外有中文“復必泰”字樣,昨天在在記者會卻承認包裝上“當然上面有相關中文字”。
曾在楊志良擔任臺灣“衛(wèi)生署長”時任職衛(wèi)生署簡任秘書的張斯綱分析,一,因為現在需要打第二劑AZ疫苗的AZ疫苗還不知道在哪里,如果BNT早點來的話,就可以AZ加BNT,這可以緩解有些人打不到第二劑疫苗的憂心。
張斯綱表示,二,民進黨當局既然已經同意采購BNT疫苗,而大家對本土高端疫苗的疑慮不小,民怨也很高,如果民進黨當局還打壓中文“復必泰”字樣,肯定會遭到政治批判,以民進黨當局現在低民調狀況,肯定禁不起民調一再低落的壓力才會松口。
外媒報道指出,這是因為大陸監(jiān)管單位延后批準在境內使用BNT疫苗,因此逾100萬劑原定送往大陸的BNT疫苗,將于8月底至9月初改運至臺灣,比原本計劃時程早1個月左右。
曾任前“衛(wèi)生署長”、臺灣國光生技公司董事長詹啟賢特助及桃園敏盛醫(yī)院所屬盛弘醫(yī)藥公司副總經理兼發(fā)言人的張斯綱說,就他先前的了解,本來一開始就投資德國BNT疫苗研發(fā)的上海復星醫(yī)藥集團在取得大中華地區(qū)代理權后,預計今年第四季或9月會在上海設置生產BNT疫苗的藥廠,只要通過大陸審查核發(fā)藥證,上海復星就可以自行生產,對內銷售。
張斯綱說明,目前為止,大陸一律提供公費疫苗給民眾接種,公費疫苗都是經大陸通過的國產疫苗,但大陸地區(qū)仍有外籍人士會希望自費接種國際疫苗,因此在上海生產的BNT疫苗主要是針對大陸的“自費市場”。
張斯綱表示,如果到時候送來臺灣的BNT疫苗外包裝若印有“復必泰”字樣的話,還得看是簡體字“復必泰”或繁體字“復必泰”;如果是簡體字,就證明這批疫苗可能原訂要先送去大陸,如果是繁體字,就有可能是運到新加坡或港澳等使用繁體字的地方。
張斯綱指出,外界都不清楚郭臺銘之前在歐洲和德國BNT協(xié)調內容,因此無法斷定這批疫苗要提前送到臺灣的原因,但疫苗愈早送到當然愈好,而且大陸的疫情還算平穩(wěn),本身擁有疫苗量也夠,就算是1500萬劑德國BNT疫苗送到大陸,也是小數目。
來源:中評社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