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兩周后就將上臺的美國候任總統(tǒng)特朗普7日就一系列關鍵外交政策問題說明立場,引發(fā)美國盟友新一輪擔憂。受訪學者指出,特朗普漫天要價,美國盟友則采取對沖策略,尋找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特朗普在80分鐘的記者會上說了幾大要點,包括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不排除動武奪取巴拿馬運河及格陵蘭,考慮對加拿大動用“經濟力量”將其納為美國的一州,要求北約國家將GDP的5%用于國防,涉及美國在歐洲、美洲多個盟友國家的切身利益。
就在特朗普放狠話之際,長子小特朗普已登陸格陵蘭島進行“私訪”,并在支持者簇擁下,聽他的父親在電話里談論與格陵蘭島達成的“協(xié)議”。 同日,丹麥首相澄清,稱格陵蘭島屬于格陵蘭人,該島是非賣品,但也強調美國是丹麥有價值的重要盟友。外界關注,特朗普的狠話是虛張聲勢,還是已下定決心會落實?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8日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訪表示,特朗普善于漫天要價,先提出對方無法承受的荒謬要求,再假意讓步,在對方可接受方向上實現(xiàn)目標。格陵蘭島歷史特殊,與美國和丹麥均有密切聯(lián)系,但料特朗普對盟友領土沒興趣,放狠話是一種談判策略。
旅法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同日對香港中通社分析,這些計劃直接觸碰各國主權,特別是動用武力,成本極高,不具可行性,而特朗普只會以最低代價謀取最大利益。在格陵蘭島,美國已有軍事基地,不一定要完全占領才能發(fā)揮其戰(zhàn)略價值。在巴拿馬,特朗普更可能讓巴拿馬降低對美國船只的收費,減少中國在巴拿馬的存在。
宋魯鄭直言,特朗普赤裸裸的軍事和外交威脅,已損害別國主權,卻并未遭到各國公開譴責,極為反常。特朗普不在乎盟友的利益和在全球事務上的作用,認為盟友占了美國最大便宜,上臺后必然先向盟友下手。目前這些威脅已損害了美國在盟友間的形象和霸主地位,盟友國家均在尋找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面對特朗普的威脅,加拿大、丹麥獨木難支,拒絕顯得軟弱無力。歐洲則面臨更多現(xiàn)實壓力,包括即將到來的美歐貿易戰(zhàn),俄烏沖突及沖突影響下對美國的能源依賴,以及軍費翻倍將造成的財政緊張。一些歐洲領導人開始想到中國,如立陶宛總理聲稱,要與中國“恢復關系”互派大使。日本、澳大利亞則更早一步與中國改善關系,日本首相石破茂多次表達訪華意愿,日本執(zhí)政黨代表團也將于1月13日訪華。
張家棟分析,既然與特朗普不好打交道,美國盟友就會去其他地方找一找。這是一種對沖策略,美國的盟友在向特朗普傳達信號,希望特朗普能認識到它們的重要性,不要過度施壓。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