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快車
■王笑夢
上圖中,一輛微型貨運卡車后部搭載一套導彈發(fā)射系統(tǒng)。它由旋轉發(fā)射架、可折疊搜索雷達、獨立轉動的光電瞄具和“雷電”地空導彈組成,這種“輕車重火力”的混搭做法頗為吸引人。
這是伊朗在今年初公布的“雷電”近程地空導彈系統(tǒng)(音譯“阿扎拉赫什”),采用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便于安裝在小型貨車等平臺上?!袄纂姟苯痰乜諏椫饕糜诖驌魺o人機、巡航導彈和直升機等目標,配合三坐標小型相控陣雷達和光電瞄準系統(tǒng),提高對目標的發(fā)現和打擊精度。
“雷電”地空導彈是在美制AIM-9J“響尾蛇”紅外制導空空導彈基礎上改裝而來,并與后者在外形上保持一致。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以來,“響尾蛇”系列空空導彈不斷改進,第一代AIM-9J“響尾蛇”空空導彈先后生產近7000枚,主要用于出口。
20世紀70年代開始,伊朗先后采購約2000枚AIM-9J“響尾蛇”空空導彈,主要裝備伊朗空軍戰(zhàn)斗機。隨著美伊關系破裂,伊朗以這批導彈為原型進行仿制生產。新導彈被命名為“雷電”,作為伊朗空軍戰(zhàn)斗機的近程空空導彈。隨后,在“雷電”空空導彈的基礎上,伊朗又推出同系列“雷電”空地導彈。其外形與空空導彈一樣,但紅外導引頭換成了熱成像導引頭,具有更好的追蹤能力。“雷電”空地導彈主要由直升機搭載,用于打擊坦克、裝甲車及工事碉堡等地面目標。
“雷電”系列導彈的改進思路并非獨創(chuàng),事實上,美國也在“響尾蛇”系列導彈的基礎上推出多個系列改型。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軍在AIM-9B空空導彈基礎上推出AGM-87空地導彈,由UH-1“休伊”直升機搭載,其紅外導引頭能夠追蹤卡車等地面目標進行準確打擊。20世紀60年代,美軍以AIM-9D空空導彈為基礎,推出MIM-72“小檞樹”地空導彈,發(fā)射系統(tǒng)搭載在M113裝甲車底盤上,用于野戰(zhàn)防空作戰(zhàn)。
當然,與肉眼搜索目標的“小檞樹”地空導彈相比,伊朗“雷電”地空導彈系統(tǒng)技術更進一步。其配備搜索距離50千米的小型相控陣雷達,擁有可獨立旋轉搜索、瞄準目標的光電系統(tǒng)。同時,“雷電”地空導彈采用紅外導引頭,具備“發(fā)射后不管”能力,能夠對低空高速飛行的戰(zhàn)機進行打擊,作戰(zhàn)距離達6千米。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