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宋磊:花蓮地震 被微信上的大陸朋友溫暖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評論 > 網(wǎng)友評說      2024-04-18 18:20:41

0403花蓮地震,不但全臺有感,也造成數(shù)十人的死亡與超過千人的災民,而超過八百起的余震更使得全臺人心惶惶,一時間社會各界的溫暖涌入災區(qū),盡己所能協(xié)助災民恢復到正常的生活。臺灣何其不幸也何其幸運,因處在地震帶上,使得臺灣必須有防災意識,但也在救災過程中看見各界的關懷進入臺灣。

對于筆者而言,于就讀碩士期間,當時恰為國民黨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因當時的兩岸關系融洽,不但全臺充滿陸客的活力與消費潛力,全臺多數(shù)的大專院校皆有開放陸生來臺交換,十余年前的結緣,至今雙方仍保持著連絡,而在地震過后的幾個小時,立即收到大陸朋友通過微信傳遞來的溫暖問候與關心,字里行間充滿著溫暖,也讓筆者相當?shù)男牢俊?/p>

相形之下,2016-2024的八年期間,兩岸不但兵兇戰(zhàn)危,臺灣也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難道會是臺灣之福嗎?嚴格來說,兩岸人民本來也就無冤無仇,但或許地理峽的分隔,導致雙方仍有制度、思想上的不同,但這些差異仍不構成兩岸之間溝通的障礙。

兩岸關系仍應回歸到現(xiàn)實面。不能否認的是,雙方在經(jīng)貿、文化、語言等方面仍舊維持著緊密連結,這是任何意識形態(tài)、美國霸權所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也是臺灣與大陸之間所無法割舍的部分。

日前馬英九一行人應大陸邀請,參訪大陸數(shù)個景點,從馬英九的發(fā)言來論,“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是維系兩岸關系最為柔軟的一面,縱然彼此認知雙方的制度有所差異,但仍能從文化與民族兩方面找尋共通點,當共通點確立后,兩岸依然能夠互動,達到多一份善意、就會少一分敵意的目的。

同理,從筆者的經(jīng)驗顯示,無論兩岸的歧見如何深,彼此的情感是不容易切割的,其原因在于,中華民族本為一個“多元且重情感”的民族,縱然天然的臺灣海峽分隔臺灣與大陸,但人與人之間最深刻、最單純的問候絕對可以彌補地理上的分隔。

總歸一句,“和平無輸家、戰(zhàn)爭無贏家”乃是常識,兩岸必須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也要發(fā)揮海納百川的胸襟,通過良性的互動來消除對彼此的歧見,無論是廣大的兩岸同胞,或是兩岸官方,建構更為和平與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是兩岸必須努力的目標。(臺灣淡江大學戰(zhàn)略所博士候選人宋磊/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