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王軼

12月15日,《中國新聞周刊》2023“年度影響力人物”在京揭曉,涵蓋文化、法治、經濟、科技、教育、體育、演藝等多個領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法學家王軼教授獲評“年度法治人物”。

(著名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王利明為王軼頒發(fā)榮譽)

獲選理由:他成長于中國民事法律制度迅猛發(fā)展的年代,師從數(shù)位民法大家,參與多部單行法起草。實現(xiàn)中國民事立法體系化是無數(shù)法律人的夢想,最終他作為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見證中國迎來“民法典時代”。在艱深的民法研究與復雜的現(xiàn)實世界之間,他持續(xù)以開闊的視野和通俗的語言,向公眾闡釋立法的精神。在他看來,中國民法典回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體現(xiàn)了中國民法人的精神。

王軼教授表示,在《物權法》起草以前,民法學領域的西法和西學通常都被奉為“公理”,是中國民法學學者認真學習和努力效仿的對象。而民法典的編纂使得中國民法學界面對中國問題,提出中國方案,其中的關鍵在于講出自己的道理,經受住實踐的檢驗,中國民法學迎來了“道理”年代。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中國人民大學民法典編纂研究團隊是學術界參與民法典編纂的主力軍,充分發(fā)揮了參與國家重大立法的智庫作用,成效卓著。在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中,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科是法學院校中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其中,王利明教授任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軼教授任領導小組成員、秘書長,楊立新教授、張新寶教授任領導小組成員。學校法學專家為立法機關提供大量建設性意見,認真準備審議過程中的各類文稿,積極參與調研聽取各方面意見,務實高效地在法學界和立法工作機構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作為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的搖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科與新中國法治建設發(fā)展同向同行,在國家法治發(fā)展進程中,立于時代前沿,堅持“立足于中國、具有國際視野,以中國問題的解決為基本學術使命”的學術風格,致力于構建體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法學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引領法學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

民法典頒布距今正式實施將近三年,在此期間,王軼教授仍然持續(xù)不斷地向公眾講解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各項制度。在頒獎現(xiàn)場,他說道,王利明教授諄諄教誨學生“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已經頒布,但是讓民法典從紙面上的規(guī)則變成行動中的法律一直都會在路上。他會為推進這項工作向前輩法學家們不斷學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來源:文/張凱怡 任瑾 圖/中國新聞周刊 新華社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文章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