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民怨沸騰!“臺獨”課綱將讓臺灣民眾成為無根浮萍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兩岸 > 兩岸商情      2023-12-19 09:28:30

  “面對全世界學習中文的潮流,今天當局的教育政策居然無知、無情地自斷文化經(jīng)脈”“‘去中國化’課綱十惡不赦、貽害終身,而且一定遺臭萬年”……

  最近,臺灣名校北一女的語文教師區(qū)桂芝痛斥臺灣現(xiàn)行課綱“去中國化”的視頻引爆輿論,點燃了島內民眾對現(xiàn)行課綱壓抑已久的不滿和怒火。

  當前,臺灣中小學教科書的編寫實行“一綱多本”政策,由教育部門制定課程綱要,各個出版社根據(jù)課綱編寫教材,然后由學校選定教材開展教學。課綱是教材的“指揮棒”,若是指向歪門邪道,對一代又一代臺灣青少年可謂貽害無窮。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業(yè),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刊文指出,如今“獨派”思潮將中華文化棄如敝屣,不僅是斷文化的根,更可能毀了臺灣的下一代。

  正如區(qū)老師所質問的,“孩子們未來的競爭力在哪里?我們的民族尊嚴在哪里?文化自信又在哪里?”臺灣社會也在集體反思,民進黨的“臺獨”課綱將讓臺灣民眾成為無根浮萍。

  “獨”課綱抹掉中華歷史文化印記

  這份廣受臺灣民眾質疑的課綱由民進黨當局主導制定,2019年9月正式實行,因其在語文、歷史等學科大搞“去中國化”,被島內輿論稱為“臺獨”課綱。

  譚主注意到,在語文課綱中,令眾多臺灣教師和學者痛心疾首的是,大量代表中華文化記憶和語言深層底蘊的文言文被刪除。據(jù)島內媒體報道,語文課綱大幅壓縮中華文化教材與經(jīng)典選文,把原有的30篇推薦古文減少到15篇,文言文占比從45%—65%降為35%—45%。被刪除的古文包括顧炎武的《廉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經(jīng)典名篇。

  在歷史課綱中,“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更是被“去中國化”的“同心圓臺獨史觀”取而代之。島內媒體強調,現(xiàn)行的歷史課綱不僅把臺灣史從中國史中剝離出來,還進一步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通過“臺灣-東亞-世界”的敘事結構,將中國史等同為“外國史”。

  此外,這份課綱還“碎片化”處理中國史,盡可能減少中國史篇幅,讓其虛無化。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xié)會秘書長段心儀說,初中歷史只用一個單元來介紹商周到隋唐宋元約3000年歷史的內容,只用一個單元就介紹完明清時期的內容;高中歷史則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進行以東亞地區(qū)為范圍的主題式課程。

  島內學者堅決反對“去中國化”課綱

  對于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更是極盡扭曲和抹滅。臺灣青年學者張瑋珊在接受譚主采訪時舉例指出,課綱強調應在“日本帝國以現(xiàn)代化國家的管理技術統(tǒng)治臺灣”的脈絡下來討論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的歷史。把“殖民”的內涵移花接木為“日本帶來的現(xiàn)代化”,日本侵略中國的本質以及臺灣人誓不臣倭、不畏強權的民族氣節(jié)均被消解,抗日運動則成為對日本的“誤解”以及對現(xiàn)代化的“不適應”,而“光復臺灣”便成了最大的諷刺。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歷史和文化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民進黨當局將黑手伸向課綱,向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開刀”,就是要將臺灣年輕一代與中國文化之間的血脈聯(lián)結一刀斬斷,塑造他們的“臺獨意識”,培養(yǎng)新一代“臺獨接班人”。

  “毒”課綱毒害臺灣未來

  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曾推算,一本教科書約有10年版權,每年有20萬臺灣學生使用,10年就是200萬,加上外溢效果,估計全臺灣有400萬人受到這種“去中國化”的歷史課本影響。

  島內學者告訴譚主,“獨”課綱更是“毒”課綱,從文化底蘊、價值觀及民族認同層面對臺灣下一代進行毒害。

  島內學者強調,“毒”課綱抽空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將造成臺灣學子文化的“失憶化”和語言的“淺薄化”。大力推行這版課綱的蔡英文就是文化枯竭的典型例子,最近有島內政論節(jié)目翻出此前馬英九和蔡英文分別給店家留下的“手書”,當馬英九在用“寒夜客來茶當酒,一片冰心在玉壺”來抒發(fā)感受時,蔡英文只會寫“好茶”。

  “毒”課綱摒棄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品德教育和價值觀塑造,臺灣下一代將不知民族氣節(jié),不識優(yōu)秀品德,不懂作為中國人的自豪。就如區(qū)桂芝教師所指出的,《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被砍掉,學生失去了學習中華民族最珍貴品德的教材;刪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此學生們少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追求,未來的責任擔當堪憂……而聲稱“‘廉恥’是君主政治產物”的臺立法機構負責人游錫堃,就堪稱“毫無道德”的反面教材!

  更險惡的是,受“毒”課綱灌輸?shù)摹芭_獨”史觀影響,臺灣年輕世代不知自己從哪里來、更不知要往何處去,只認同“臺灣人”、不認同“中國人”,成為“人造獨”。臺灣《聯(lián)合報》刊文指出,30歲以下的臺灣年輕人已經(jīng)不知道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遑論秦皇漢武。有島內名人的孩子不知道孫中山和岳飛是誰,甚至有人認為臺灣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之前是荷蘭統(tǒng)治時期,再往前全是石器時代。有島內媒體認為,對于國家民族認知的差異造成臺灣世代間的割裂,是影響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深層次障礙,更是臺海兵兇戰(zhàn)危的潛在因素。

  島內輿論痛批“去中國化”課綱

  寫到這里,譚主驚覺,原來民進黨當局已經(jīng)為臺灣下一代訂制好了“一條龍”的“生產線”:先被洗腦成為不懂中國歷史、不識中華文化、沒有禮義廉恥的“人造獨”,再被綁上“臺獨”戰(zhàn)車。這樣的人生,何其悲哀!

  萬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島內民眾和海內外中華兒女站出來支持、聲援區(qū)老師的正義之聲,大量島內網(wǎng)友在島內最大論壇PTT上提名《出師表》《赤壁賦》等需要“搶救”的文言文,大學教授撰文疾呼教科書應尋回屬于中國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有臺灣學者認為,此次“臺獨”課綱在島內激起民怨,代表“起風了”。的確,爆發(fā)的民怨不是小小的漣漪,而是巨大的聲浪。這足以說明,島內民眾不愿當不知從哪里來、到何處去的無根浮萍,更不愿當任由“臺獨”勢力欺瞞的炮灰!

  來源: 看臺海



責任編輯:李欣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