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王海良:道路選擇是海峽兩岸的重大命題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鏈接      2021-08-02 00:00:00

 

王海良(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 海涵)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海良日前在2021年兩岸關系研討會上表示,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新歷史方位,努力實現包括祖國完全統(tǒng)一在內的民族偉大復興,既是歷史任務,也是重大命題。民族大義、國際大局、發(fā)展大勢都是這一命題的要素。所以,看統(tǒng)一問題,應廓清大視野、捕捉大轉機、把握大趨勢。還要在這“三大”中,打破兩個迷思,一是臺灣自身的迷思,二是臺灣對美國的迷思。

  王海良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圖謀,共創(chuàng)民族復興美好未來。他還宣示說,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wèi)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我們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是,第一,如果民進黨愿意回頭,大陸如何對待?是不是一定回頭是岸、前途遠大?第二,如果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行動,大陸該如何堅決粉碎任何“臺獨”圖謀,以此展現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第三,如何評估大陸采取非和平方式打擊“臺獨”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諸多相關問題?

  “道路的選擇是一個很大的命題,回答這樣的命題,須有宏觀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要建構新思考框架。”王海良表示,應當看到,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新歷史方位,努力實現包括祖國完全統(tǒng)一在內的民族偉大復興,既是歷史任務,也是重大命題。民族大義、國際大局、發(fā)展大勢都是這一命題的要素。所以,看統(tǒng)一問題,應廓清大視野、捕捉大轉機、把握大趨勢。還要在這“三大”中,打破兩個迷思,一是臺灣自身的迷思,二是臺灣對美國的迷思。

  一是,大視野,也是大格局。王海良說,跳脫臺灣和臺??磁_灣問題,會發(fā)現問題不是那么簡單,不限于統(tǒng)與獨、戰(zhàn)與和之爭,也不止是中美博弈。實際上,臺灣真的是在世界的多個夾縫中求生存。除了處在中美兩強間,臺灣還夾在東西競賽中間、南北擠壓中間、亞歐角力中間、思想文化沖突之中,無所適從、迷失方向、喪失自我、日益困頓,全然失去了“小確幸”??梢哉f,這正是經濟發(fā)展徘徊和“新南向”失敗原因,也是吞下美豬核食、疫苗短缺、交保護費的根源。

  王海良說,美國及其盟友在極力扶持臺灣,讓臺灣社會多少還有些信心與安全感。不過,這一干盟友除了跟著美國空喊政治口號、鼓吹民主自由人權,什么都無法提供,經濟上只有等價交換,軍事上絕不輕舉妄動,美國再也不能呼風喚雨。而美國在經濟上只會盤剝臺灣,軍事上也是以經濟獲利而提供幫助的,但這種幫助與美國大兵生命無緣。美國為臺灣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戰(zhàn)略利益和公共形象,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核心利益。所以,根本看不到美國及其盟友保護臺灣的動力、能力和條件,只會看到臺灣前途命運遭遇嚴峻考驗。

  二是,大轉機,也是大轉折。王海良認為,轉機也好,轉折也罷,都沒有一個孤立事件作為其標志,而是一系列事件的邏輯鏈構成的。2018年以來,我們經歷和見證了美國對華發(fā)起的一系列攻擊,從貿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到香港之亂;從疫情甩鍋到新冠溯源;從臺海危機到新疆制裁,無不旨在抹黑中國共產黨、顛覆中國政府、干涉中國內政、侵犯中國主權、阻擋中國發(fā)展,結果都遭到慘敗或重挫。美方因恐慌而主動進攻,中方為自衛(wèi)而被迫反擊,后發(fā)制人反敗為勝。至此,美方已是黔驢技窮、一籌莫展、心急如焚,這才上演了天津會談戲劇性的一幕:中方采用平視外交,主動出擊,要求美方接受兩個清單、遵守三條底線,美方老生常談,空手而歸,氣焰大滅。不夸張地說,中美關系風向已變,美方喪失了主動調整戰(zhàn)略、穩(wěn)定臺海的機會,輪到中方立規(guī),美方跟隨了。

  三是,大趨勢,也是大方向。王海良表示,其一,兩岸陷入了兩條道路的斗爭,一條道路是兩岸共構、和平統(tǒng)一,另一條道路是“臺獨”分裂、走向戰(zhàn)爭。兩岸共構包含有兩岸歷史性共識在內的歷史性共構、兩岸融合發(fā)展為主的現實性共構、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的精神性共構、兩岸完全統(tǒng)一的永久性共構。其中蘊含了臺灣的談判空間、前途命運、根本利益、長治久安。其二,兩岸之爭是大多數人與少數人的斗爭,大陸人民加上臺灣支持統(tǒng)一的民眾,是中國絕大多數人,這足以代表統(tǒng)一的民意。在世界范圍,絕大多數人也是支持中國的統(tǒng)一事業(yè)的。其三是實力的消長,主要是中美實力的改變。美國半數以上的人對前途悲觀,75%以上的人對美國制度失望,美國有朝戰(zhàn)、越戰(zhàn)、阿富汗失敗陰影,不敢碰克里米亞、伊朗、朝鮮,它豈敢碰中國這塊硬骨頭,在臺海打一場大戰(zhàn)?其四是大思考與“小武統(tǒng)”之選。大思考就是徹底想清楚生死存亡問題,重返原點,回到正途,與大陸相向而行?!靶∥浣y(tǒng)”就是某種形式的軍事沖突,而不是大陸以統(tǒng)一為目標的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但可能起到武統(tǒng)的部分作用。大思考就是要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前途光明。“小武統(tǒng)”不會致命,但可能致殘。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起步于當下,不再彷徨。

  “大陸的目的或目標是一次性徹底解決臺灣問題,還是十分有效地打擊‘臺獨’?”王海良指出,所謂反“獨”促統(tǒng),以往促統(tǒng)做得較多,但實際上沒能有效促統(tǒng),反而發(fā)現,促統(tǒng)并未能反“獨”或遏“獨”?,F在到了真正通過反“獨”達到促統(tǒng)目的和效果的時候了,堅決粉碎“臺獨”圖謀一旦成為現實,完全能產生令人震撼的促統(tǒng)效果。

  談及催“獨”的意義與作用,王海良表示,在解放軍建軍百年前,整軍經武、亮劍臺海、摧毀“臺獨”,推進統(tǒng)一,是題中應有之義。整體上可以暫不武統(tǒng),而是以戰(zhàn)打“獨”,這又可分為以戰(zhàn)懲“獨”、以戰(zhàn)廢“獨”、以戰(zhàn)滅“獨”。其結果可能打出一個走向和統(tǒng)的意外趨勢,因為真動作、大教訓是可以改變認知、改變選擇、改變大局的。這就是“小武統(tǒng)”的作用,既是以戰(zhàn)廢“獨”,又是以戰(zhàn)逼統(tǒng),可謂新型反“獨”促統(tǒng)。

 

來源:中評社


文章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邱夢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