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菠蘿外銷新加坡,遭指質量不穩(wěn)定,切開發(fā)現(xiàn)“黑心”。(圖/摘自比特王FB)
大陸因蟲害問題禁止臺灣菠蘿進口,菠蘿產銷爭議不斷,民進黨當局一味政治操作“愛臺菠蘿”,卻沒從產業(yè)面、技術面對癥下藥,未來可能連帶影響臺灣外銷水果聲譽,不利產業(yè)長遠發(fā)展。
日前有新加坡臺商投書媒體,指臺灣銷往新加坡的菠蘿質量不佳,甜度不足,甚至還有黑心,臺商原本一心想要支持“愛臺菠蘿”,不料卻很失望,呼吁出口務必管控質量,以免毀了臺灣水果的名聲。
臺商還指出,新加坡超市上架次日,臺灣菠蘿價格立即砍半,從每顆星幣6.8元降到2.95元,因為產自馬來西亞的菠蘿每顆只要2元,臺灣地區(qū)的菠蘿質量連馬來西亞的都比不上,當然只能降價處理。
臺灣水果出口東南亞市場,本身缺乏價格優(yōu)勢,且東南亞屬熱帶地區(qū),水果種類繁多質量也不輸臺灣,因此臺灣水果外銷目標瞄準東南亞恐怕事倍功半,不如大力開發(fā)高緯度市場。
另外,現(xiàn)在還沒到菠蘿的盛產季節(jié),民進黨當局卻一心政治炒作吃“愛臺菠蘿”,反而助長商人投機心態(tài)。臺灣“農委會”連菠蘿實際種植面積都無法掌握,已傳出產業(yè)界擔心未來菠蘿會變成下一個高麗菜,成為產銷失衡、嚴重依賴補貼的產業(yè)。臺當局與其空喊“愛臺灣”,不如切實輔助果農及出口商掌握冷鏈等技術,從技術面、產業(yè)面、市場面提升臺灣水果外銷能力。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