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社論說,新春伊始,開工首日國民黨中央舉行團拜,黨內大咖群聚,盛傳將回鍋競選黨主席的前主席朱立倫,及日前重返國民黨引起震撼的趙少康二人缺席,特別受到矚目。前者因“另有行程”,后者則因“沒有黨職”而未受邀,表面上各有理由,卻留給外界“王不見王”的想象與議論。
國民黨主席將在7月改選,已成為政壇熱門話題,并視為2022、2024兩項重大選舉的前哨戰(zhàn),目前僅趙少康表態(tài)參選,現(xiàn)任主席江啟臣與朱立倫雖未明確表態(tài),但都被視為極可能參選。此外,包括馬英九、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前黨主席洪秀柱等人,都被外界視為對選情具相當影響力者。從春節(jié)團拜的敏感缺席,到黨主席選舉的群雄并起,無論是從場內到場外、幕前到幕后,或者嘴巴說的到真正想做的,國民黨內的競爭呈現(xiàn)外弛內張的局面。
從正面看,這代表國民黨雖屢遭重創(chuàng)挫敗,但黨內領導階層仍是生機未滅,斗志昂揚,可資期待再起;可是從負面來看,也極可能是暗潮洶涌,內斗內行、外斗外行,改不了老毛病,最后又是內耗白搭一場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后者的可能性恐怕還更大。
社論說,自趙少康重返國民黨,表態(tài)問鼎黨主席、爭取參選2024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以來,果然卷起政壇千堆雪,認為他活化了整個國民黨、振奮期許者大有人在,但批評他早已過氣、自視太高,嘲諷挑撥者更不在話下,而且兩極評價下的負面觀感似乎越來越大,甚至炮火還大多來自于泛藍陣營內部。而這就是國民黨最大的病灶,不僅不愿也不懂如何團結,遇事總以私心揣度,面對外在困難提不出解決之道,卻先質疑內部改革力量,結果不是把競爭的動力化為能量的擴充,反而是力量相互抵消、盤面越做越小。
趙少康與江啟臣。臺媒資料圖
刺激泛藍及早規(guī)劃部署
好在面對趙少康迎面拋出的震撼彈,黨主席江啟臣展現(xiàn)氣度與智慧,增聘趙為中評委,將趙競選黨主席的風暴適時拆彈,這是國民黨不同于老派宮廷權斗,值得慶幸的一步棋。接下來,到5月的中常會討論是否修改內規(guī)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黨內逐步化解爭議、整合共識;屆時社會激蕩出的各種反應,加上趙少康必須說清楚的論述與表現(xiàn),也可檢驗趙少康究竟是寶刀未老、依舊能引領風潮的藍營希望,還是已然過氣的“資深政治金童”。
經過幾個月的時勢所趨、民氣使然,許多不是問題的問題自然會出現(xiàn)解套之機。要緊的是,泛藍陣營必須好好把握時間,見機出擊,進行穿梭整合,研商解困之道,而不是坐待“東風”令契機流失,甚至暗中自行其事,破壞團結大局。
很多人認為趙少康此番出場的姿態(tài)太高、沖得太快、底牌也掀得太急,這些批評不無道理,但比起過去國民黨政客期望黃袍加身、眾生擁戴,扭捏作態(tài)、言行不一的丑態(tài),卻自有一番當仁不讓、干凈利落的氣魄與新意。尤其和過去不同的是,2019年國民黨黨內初選時,由于韓國瑜一直拖到快要登記初選才宣布參選,讓郭臺銘誤認有希望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在高層的運作下匆匆上陣,結果衍生黨內一場亂戰(zhàn),使國民黨在初選時就自行廝殺內耗,注定最終的慘敗。
趙少康到底是激發(fā)國民黨改革活力的鯰魚?還是制造國民黨亂局的大白鯊?不是黨內某一股勢力說了算,而是要靠客觀形勢的演變與人為主觀的努力,兩者結合來判定。如今整合的時間是足夠的,泛藍在各縣市的地方執(zhí)政實力也是不弱的,趙少康的提早發(fā)動,無論是拋磚引玉或當仁不讓,能否刺激出泛藍陣營及早規(guī)劃部署,為所應為,利弊情勢其實很明白。
需要戰(zhàn)將、謀略與團結
社論說,民進黨執(zhí)政5年,踐踏言論自由、破壞民主制衡的“憲政”精神,政黨需再輪替,但以國民黨一黨之力難成大局,必須與民眾黨合作。如何合作需要有膽識、有謀略和行動力的領導者以大局為重來談。國民黨此刻最需要的是團結、戰(zhàn)將及對2022、2024的謀略,其他都是枝節(jié),更不應成為自我綁架的束縛;而只求自保、當出來而不出,或者只能在同溫層自嗨者,都必然會被時勢與民意所淘汰。
來源: 臺海網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