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陜西耀縣人,1960年生。中山大學經(jīng)濟學學士,法學(社會學)碩士。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員。北京聯(lián)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亞非發(fā)展交流協(xié)會理事。已出版《海峽兩岸經(jīng)濟貿(mào)易投資大全》、《臺灣何處去》、《海峽季風——多棱鏡下兩岸關系透視》、《臺灣政商家族》、《塑膠霸主——王永慶》、《臺灣軍力》、《臺灣的“黑金政治”》、《臺灣省地理》、《臺灣黑社會內幕》、《臺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民進黨政商關系研究》、《國民黨下臺內幕》等。 |
作者 王建民
賴清德“親中愛臺”的提出與熱議,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與國家統(tǒng)一是好事還是壞事?顯然這是一個并不容易回答的復雜問題。
如果從積極方面考慮,“親中愛臺”總比“反中愛臺”要好。如果不斷倡議、談論“親中愛臺”,逐步成為一種主流意識,主流思維,臺灣社會對大陸友善親和,對兩岸關系來說當然是好事不是壞事。這一論述的提出可能對臺灣社會民眾的兩岸觀或統(tǒng)獨觀形成新的影響,重新思考對大陸的立場、態(tài)度與看法,解構綠營內部長期形成的“反中抗中仇中”思維,最近島內形勢的發(fā)展已有這種苗頭。特別是,這一論述可能造成綠營內部的分化與矛盾。深綠勢力是強烈“反中愛臺”或“仇中保臺”,不認同或反對“親中愛臺”。
尤其是在兩岸關系陷入僵局與對抗持續(xù)升級的背景下,綠營中生代或有意政治再上一層樓的政治人物提出“親中愛臺”,可能對蔡英文日益強硬的“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兩岸對抗”思維形成壓力與挑戰(zhàn),加劇雙方的競爭與矛盾。臺“總統(tǒng)府”第一時間曾善意回應賴的“親中愛臺論”,但隨著賴清德“親中愛臺論”的不斷演繹與對蔡英文兩岸論述的挑戰(zhàn),尤其是賴清德在美國提出“九二共識不是問題”,直接挑戰(zhàn)蔡英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政治底線,“總統(tǒng)府”不再迎合,而是區(qū)隔與否定?!翱偨y(tǒng)府”發(fā)言人黃重諺針對賴清德“九二共識”的主張表示,賴市長原意并非如此,強調健全兩岸交流不該設任何政治提前。特別用“賴市長”這一詞,就是對賴這一發(fā)言分量的政治定位,你只是一個地方首長,你的兩岸言論不是臺當局的言論,也不代表蔡的立場,顯然是某種政治警告。
如果從消極方面看,“親中愛臺”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 “親中受臺”本身就是將中國與臺灣并列,有明顯的兩岸“一中一臺”或“一邊一國”用意。事實上,綠營人士一直視兩岸“一邊一國”,并沒有放棄“臺獨”立場,就是要與“中國”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很容易被島內普遍民眾接受與認可,而且可能會將兩岸“一邊一國”認知固定化、長期化,讓“臺獨”合理化。國臺辦對這一表態(tài)的回應也很清楚,“親中”先“去獨”,就已認識到“親中愛臺”善意背后的惡果與危害性。
那么,如何落實與體現(xiàn)“親中愛臺”?今日整個綠營內部,幾乎沒有任何“親中”的作為與表現(xiàn),依然全是“拒中抗中反中”的思維與做法。尤其是執(zhí)政的蔡英文當局,一方面不斷表示“維持現(xiàn)狀”,另一方面卻全面推動“去祖”、“去孔”、“去中山”“去蔣”等“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活動,顯然是矛盾的,當然更不是什么“親中”。尤其是臺巴“斷交”后,蔡英文當局不顧歷史發(fā)展大勢與政治現(xiàn)實,卻將矛頭與責任全部指向大陸,以“警告大陸”與“不會坐視”等最嚴厲的政治語言對抗大陸,還要采取報復行動??梢哉f,在統(tǒng)獨這一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之下,在綠營勢力堅持“臺獨”主張之下,要綠營真正“親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
但它反映了一個重要事實,綠營開始試圖通過新的兩岸論述,打破兩岸僵局,尋找兩岸關系發(fā)展新路徑,只是“臺獨”思維束縛了他們的視野,綁住了用腳,無法找到正確的論述,從而陷入了兩岸論述的困境與迷思,出現(xiàn)自相矛盾與漏洞百出的主張。這是綠營人士的論述困境,也是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困境。 (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