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百余項科學與應用項目 獲重要研究進展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4-09-27 08:20:47

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9月26日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空間應用中心)獲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呂從民透露,中國載人空間站自建造以來,空間應用系統(tǒng)已在軌開展百余項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取得包括眾多首次在內的重要研究進展。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領域首次各學科方向集中交流的學術大會,中國載人空間站2024年空間科學與應用學術年會9月25日至28日在陜西西安舉行,呂從民作《載人空間站科學與應用進展》主題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呂從民作主題報告。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供圖

呂從民介紹說,自中國空間站建造以來,空間應用系統(tǒng)已上行載荷及實驗樣品近1.8噸,隨載人飛船返回6批次近百件樣品,重量近100公斤,樣品主要包括金屬及合金材料、功能晶體、非金屬復合材料等材料樣品,以及細胞、蛋白質、植株等生命實驗樣品。

當前,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和應用試驗階段性研究成果持續(xù)產出:空間生命領域,揭示微重力影響成骨細胞形成變化的作用機制,發(fā)現與骨流失相關的10余個潛在重要靶點,有望應用于骨質疏松藥物干預;中國首次在軌構建斑馬魚-金魚藻二元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軌穩(wěn)定運行40余天,實現中國在空間培養(yǎng)脊椎動物的突破;首次在空間完成水稻“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yǎng)并完成空間再生稻培養(yǎng),發(fā)現一套新的微重力響應開花途徑分子調控;開展線蟲、微生物、水稻種子、生物大分子等16種樣品艙外暴露實驗。

空間材料領域,在金屬及合金凝固機理、功能晶體、艙外材料暴露等方面獲得系列進展和具有國際影響的重要科學發(fā)現,研制出多種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功能晶體材料,性能普遍優(yōu)于地面。

微重力流體領域,獲得貯箱流體全管理和半管理結構中表面張力驅動流動的完整特征,為我國航天器板式貯箱廣泛應用提供科學與技術支撐。在微重力基礎物理領域,在軌利用全光阱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tài)(BEC)制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指揮、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王強主持年會開幕式。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供圖

本次學術年會安排有6個學科方向,20余場學術分論壇,并宣布新一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專業(yè)領域科學工作委員會名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等致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tǒng)總指揮、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王強主持開幕式。

丁赤飚視頻致辭指出,載人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為中國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要團結中外優(yōu)勢科技力量,發(fā)揮國家太空實驗室優(yōu)勢,圍繞重大科技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制定科學計劃,盡早產出有影響的科學成果。

周建平強調,“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直秉持的發(fā)展理念。工程進入應用與發(fā)展時代,科學和應用工作成為主題,應圍繞管好、用好、發(fā)展好中國空間站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院士以《空間站應用方向思考》為題作特邀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完善和統(tǒng)籌空間站應用規(guī)劃布局,高效推進高水平實驗項目,打造優(yōu)良的研究生態(tài),探索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新范式。

此外,聚焦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yī)學、動力工程多相流、基于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空間天文科學探索、探月工程科學進展等領域與熱點研究,多位院士專家分別作特邀報告。

這次學術年會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主辦,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承辦,后續(xù)計劃每年舉辦一次。(完)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