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尚杰 趙明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夢琳
藍天白云下,群山環(huán)抱中,記者日前走進被稱為史詩《江格爾》發(fā)源地的新疆塔城地區(qū)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來聆聽草原英雄史詩《江格爾》的現(xiàn)代傳承。
演唱《江格爾》的民間藝人被稱為“江格爾奇”。在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眾多的“江格爾奇”中,道爾吉·尼瑪入圍了2023“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今年36歲的道爾吉·尼瑪出生于“江格爾奇”世家,他的爺爺加·朱乃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江格爾代表性傳承人。從7歲開始,道爾吉·尼瑪就跟隨爺爺學習《江格爾》,一句一句地模仿,花了多半年的時間,他才把一場《江格爾》完整地背下來。
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道爾吉·尼瑪內(nèi)心始終想著爺爺?shù)脑挕安粚W《江格爾》你會后悔”。為了傳承這一民族藝術瑰寶,他決定辭職,回歸藝術之路,唱響《江格爾》。他說:“爺爺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像江格爾一樣的英雄?!?/p>
加入縣江格爾藝術團后,道爾吉·尼瑪一頭扎進了《江格爾》傳唱、代表性傳承人唱本田野采集、錄音以及傳承人培訓等工作,雖然忙碌,但樂在其中。
時間久了,道爾吉·尼瑪開始琢磨,如何讓傳唱千年的《江格爾》在當下煥發(fā)新的活力?他開始嘗試將傳統(tǒng)文化和舞臺藝術結(jié)合起來,他與幾個年輕的伙伴組建起了樂隊。起初,他們嘗試將《江格爾》改編為搖滾風格,融入吉他、架子鼓等現(xiàn)代樂器,但效果并不理想。
道爾吉·尼瑪沒有氣餒。他向許多老一輩的“江格爾奇”請教,對傳統(tǒng)說唱進行現(xiàn)代化改造和創(chuàng)新。他巧妙地將現(xiàn)代樂器與呼麥、圖瓦鼓、馬頭琴等蒙古族傳統(tǒng)樂器相結(jié)合,采用流行的說唱曲風,讓古老的《江格爾》年輕起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唱《江格爾》的隊伍中,這讓道爾吉·尼瑪興奮不已,他認為《江格爾》的傳承需要更多的生力軍。他開始在不同地方開設說唱班,“有時候,學生們并不會蒙語,我就一點點翻譯,幫他們慢慢地熟悉?!蹦壳埃罓柤つ岈斠呀?jīng)累計培養(yǎng)了300多位“江格爾奇”。
近年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聘請了來自北京、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地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到江格爾史詩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等工作中。同時,該縣不斷完善傳承機制,資助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讓這首英雄的贊歌在草原上傳唱得更加響亮。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