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題:兩岸學者共同譯注 《臺灣通史》百年獲新生
作者 張楊彬
“臺灣之人,中國之人也,而又閩、粵之族也。”27日在北京舉辦的《臺灣通史》(譯注本)簡體版新書發(fā)布會上,這句出自臺灣著名愛國詩人、史學家連橫所著《臺灣通史》中的名句,被不少學者多次引用。
一部通史,百年“新生”
1908年,連橫著手寫作《臺灣通史》,盡錄上下千年臺灣之事,歷經(jīng)十余年得以完成。《臺灣通史》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部以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20世紀20年代,《臺灣通史》分三冊在島內(nèi)出版,此后百余年間在海峽兩岸廣為流傳。
“連橫先生在日據(jù)時期撰寫《臺灣通史》,非常了不起,也十分可貴。”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臺灣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鵬說,連橫著書的目的,是用無可辯駁的歷史文獻證明臺灣是中國的,臺灣人是有中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
2021年3月起,福建省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組織閩臺兩地高校學者,歷時3年完成《臺灣通史》現(xiàn)代漢語譯注工作。院長陳秋平表示,《臺灣通史》(譯注本)的出版發(fā)行,一方面便于兩岸民眾尤其年輕人閱讀,有助于引導其了解、正視、認同歷史;另一方面,通過融入轉(zhuǎn)譯和注釋內(nèi)容,也賦予了《臺灣通史》新的學術生命。
圖為連橫《臺灣通史》(譯注本)簡體版。張楊彬 攝
兩岸共同譯注,過程“有點難”
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參與《臺灣通史》譯注工作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鄧孔昭直言,“這個過程蠻辛苦,不容易”。他解釋,《臺灣通史》是連橫先生以文言文寫就,為求文章典雅,連橫運用了許多古雅詞句和典故。因此,想要通順準確地完成字句翻譯,要費一番功夫。
更有一些閩南語“音譯詞匯”和缺少史料記載的事件、地點,增加了譯注工作的難度。鄧孔昭舉例,《臺灣通史》中寫道,鄭成功時期南明魯王曾在福建沿?!伴L垣島”舉辦誓師大會。“‘長垣島’到底在哪?我們考證許久,終于確定為現(xiàn)福建馬祖鄉(xiāng)南竿島。”
鄧孔昭介紹說,譯注《臺灣通史》的工作由兩岸多所高校的20余位學者共同完成?!半m然艱難,但大家熱情很高,都覺得有意義?!?/p>
“臺灣年輕人會在思考中得到答案”
作為連橫先生的曾孫女,連惠心對書中不少內(nèi)容如數(shù)家珍?!跋嘈糯蟛糠峙笥芽吹桨自挵妗杜_灣通史》,會覺得像看故事,非常精彩?!敝劣趰u內(nèi)現(xiàn)行“去中國化”課綱,連惠心認為,這導致了臺灣年輕一代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缺失。“長期形成的問題,就要用充足的時間解決。現(xiàn)在島內(nèi)民間反對現(xiàn)行課綱的聲音很大,我們要堅持做下去,力求把中國歷史完整地交給下一代?!?/p>
2月27日,連橫《臺灣通史》(譯注本)簡體版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辦,連惠心女士在會上發(fā)言。張楊彬 攝
陳秋平倡議,未來可以考慮將《臺灣通史》改編成動漫等年輕人更為喜聞樂見的形式?!白尭嗄贻p人研讀臺灣故事,了解臺灣與大陸在諸多方面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當兩岸青年群體有共同的心愿和理想時,就會有更多認同,減少沖突和偏見。”
“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從理解歷史的過程中產(chǎn)生思考,從兩岸年輕人的交流理解間找到共識,當他們從思考中得到答案,會比直接得到一個答案更有效?!迸_灣南天書局負責人魏志賓說。
據(jù)悉,該書譯注本繁體字版將由臺灣南天書局出版發(fā)行。(完)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