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探古窯,訪書院——兩岸媒體人“沉迷”江西人文古韻

圖片8

兩岸媒體參訪吉州窯博物館。(攝影:李昕)

華夏經緯網10月19日訊:(記者 李昕)“瓷器,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一個強烈符號,吉州窯之行讓我對中華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迸_灣中國時報記者吳泓勛這樣告訴記者。

18日,兩岸媒體廬陵文化江西行活動一起趕赴吉安縣,參觀文天祥紀念館,感受民族英雄的愛國情懷,探訪吉州窯,品味中華陶瓷的文化魅力;再一起奔赴吉州區(qū),參訪引領廬陵文化千年昌盛的白鷺洲書院,體會書院文化的古今傳承。

走進博物館,獨特的吉州窯古瓷立刻吸引了兩岸媒體人的目光。臺灣人間衛(wèi)視編導、資深媒體人李芝表示,吉州窯傳承千年燒窯工藝,歷史底蘊深厚、瓷器種類繁多令人驚嘆,“相比于其他瓷器,顏色不是那么的鮮艷,卻自有一種古樸的氣質,能讓人感受到瓷器的溫度?!?/p>

“過去曾采訪過一些瓷器小鎮(zhèn),像福建的德化白瓷、建陽建盞等等,沒想過在贛江邊上有一個吉州瓷。而且當年這個小鎮(zhèn)竟有24個龍窯遺址之多,曾經萬商云集,你可以想見,其在當年必然是繁華一時。”臺灣旺報前副總編輯、資深媒體人洪肇君說。

吳泓勛表示,“可能在各種因素之下,吉州窯名氣沒有景德鎮(zhèn)那么廣為人知。但是它的花色、技巧其實并不輸景德鎮(zhèn)。今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燒入盞中的葉子,當把水倒下去后,在隱隱的在陽光折射下,竟然覺得葉子在水中漂浮,既好看又有趣,藝術價值也相當高?!?/p>

做了手拉胚的陶藝體驗后,臺灣自媒體人李宜萱表示,“通過這種實做活動才能真正體驗到,原來做陶藝是多么需要耐心,可以想見在沒有機器輔助的古代,需要付出怎樣的刻苦,才能制作出那么漂亮的陶瓷,讓人佩服古人的匠心技藝。”

來到白鷺洲書院,兩岸媒體團同樣感受強烈?!霸谶@個千年書院,就自然感受到了書香的氣息?!奔苌蠠o人機進行空拍的李宜萱,對白鷺洲書院的風景念念不忘,“整個書院都建在一個沙洲之上,真是太美了?!?/p>

洪肇君表示,白鷺洲書院注重對學生氣節(jié)的培養(yǎng),“所以孕育出了包括文天祥在內,許許多多值得尊敬的人物,歷任山長也頗有聲望。白鷺洲代表著那個時代的中國最高學府,是中華民族讀書育人的典范,難怪吉安這個地方能夠文風鼎盛,文運長久?!?/p>

而臺灣自媒人龍世煒,則與文天祥紀念館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拔易娓父赣H,在90年代初,第一次回到吉安老家時,參與捐建了紀念館中的文天祥雕塑,算是為家鄉(xiāng)盡一份心力。沒想到這次回來,發(fā)現祖父兩人的名字被刻在了石碑后。在這樣的豐碑上,看到親人熟悉的名字,讓我覺得和家鄉(xiāng)的連接如此親近?!?/p>

“文天祥抵御外辱寧死不屈,是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即便千百年后仍然被世代銘記,在當下同樣值得兩岸同胞繼承發(fā)揚?!焙檎鼐f。(完)


責任編輯:侯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