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軍墾豐碑
■楊立新
秋天融入了奔騰的瑪納斯河,讓這片廣袤的土地呈現(xiàn)出累累的豐碩。在這條河的東岸,有一處聞名遐邇的蘇式建筑群。斑駁的墻面承載著歲月的侵蝕,書寫在建筑上的字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建設邊疆,保衛(wèi)祖國”,詮釋著這里經歷的崢嶸歲月。
曾幾何時,這里的滾滾春潮激蕩著奮斗的波浪,在北疆大地唱響豪邁的戀歌。它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小李莊。
新中國成立前,小李莊是新疆綏來縣(今瑪納斯)蘭州灣鄉(xiāng)的一個普通小村莊。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發(fā)布了《軍委關于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根據(jù)指示,王震(時任新疆軍區(qū)代司令員)立即向駐新疆部隊下達大力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命令。踏勘荒地荒灘、籌劃墾荒造田、建設軍墾農場等工作隨之展開。
1952年4月,軍墾農場最終選址在距瑪納斯縣城西北15公里的小李莊一帶。次年春,新疆軍區(qū)抽調700多名官兵在小李莊組建起農墾部隊,不久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墾第10師,師部就設在小李莊。
當時,瑪納斯河東側河灘沼澤遍布、蘆葦叢生,被當?shù)匕傩辗Q為葦湖。官兵踏入沒膝深的沼澤,揮鐮割砍粗如手指的蘆葦,再成捆地背出去。收割蘆葦,不僅為蓋房、搭建地窩子提供了材料,也騰出了更多耕地用作生產。為了防止蚊蟲叮咬,在進入葦湖前,戰(zhàn)士們在臉部、脖頸、胳膊上涂抹上一層厚厚的泥漿。手臂和腿時常被蘆葦茬劃傷,戰(zhàn)士們就用黑泥涂抹傷口,繼續(xù)干下去。這些經歷過戰(zhàn)火硝煙依舊鐵骨錚錚的漢子,把心血和汗水播灑在了小李莊這片土地上。
瑪納斯河東岸的土地因干旱而板結,墾荒官兵就用镢頭、鐵鍬挖刨,用“二牛抬杠”的土犁翻地,將延安時期開發(fā)南泥灣的精神在這里發(fā)揚光大,當年就突擊開荒9000多畝。第二年春天,官兵在這一帶播種6000多畝,種植了玉米、高粱、棉花、黃豆、瓜菜等。
夢想漸漸照進現(xiàn)實,奮斗結出了碩果。農墾第10師在小李莊相繼發(fā)展了工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建筑業(yè)、畜牧業(yè)和園林業(yè),成立了工程建筑大隊、被服廠、面粉加工廠、供銷合作社、學校、機械廠、磚廠、醫(yī)院、銀行儲蓄所等20多個單位。當時,縣城到小李莊只有一條長15公里的土路,軍墾部隊將其全線拓寬并鋪上砂石,之后從師部到各連隊的公路也陸續(xù)通車。
為了改善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部隊在營區(qū)內外植樹造林,各條街道兩旁、小李莊四周全部種上了樹,有白蠟、槭樹、楓樹、新疆楊、鉆天楊、榆樹等。官兵還從伊犁買來蘋果、葡萄和蜜桃等苗木,種起一大片果園。幾年后,這里的樹木長得高大挺拔,各條街道綠蔭掩映。小李莊置身于一片綠色的海洋中。當?shù)匕傩沾抵罹G的風,嘗著最甜的果,贊嘆之余無不感謝官兵靠奮斗捧出了千頃綠洲。
隨著第一臺柴油發(fā)電機從烏魯木齊市運來,小李莊的夜晚逐漸繁華熱鬧起來。俱樂部、辦公樓、學校等建筑燈火通明,方圓十幾公里的百姓都趕來觀影看戲。漸漸地,百姓們習慣了到這里買東西、存錢、寄信、醫(yī)病……小李莊成為戈壁灘上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明珠。
1954年春,中央代表團來到小李莊慰問農墾第10師官兵。該師的十幾名老紅軍、老八路穿上新軍裝,滿面笑容地站在隊伍的最前面,歡迎中央慰問團的到來。在華燈璀璨的大禮堂里,西北歌舞團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jié)目,熱烈的掌聲久久回蕩在瑪納斯河東岸,也長久地留在人們美好的記憶中。
作為20世紀50年代初兵團屯墾戍邊指揮機關的所在地,小李莊曾對石河子墾區(qū)乃至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它是新中國西部屯墾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見證,是我們不應忘卻的一座軍墾豐碑。2009年3月,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小李莊被瑪納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小李莊迎來歷史性一刻,它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此翻開了小李莊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的嶄新一頁。
如今,小李莊已成為軍墾文化教育基地,參觀者紛至沓來。一幢幢莊嚴樸素的軍墾遺址、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一幅幅生動凝重的歷史圖片,再現(xiàn)了當年“老軍墾”不畏艱苦、愛國守疆、扎根荒漠、守土盡責的偉大奉獻精神,也在每一位參觀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和歷史的回響。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