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八問沙塵天氣:今年為何這么頻繁?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3-04-12 07:37:21

4月9日至11日,我國發(fā)生一次大范圍沙塵天氣,內蒙古、北京、河北等地局地達到沙塵暴級別,這是今年以來我國遭遇的第八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第二次大范圍沙塵暴過程。本次沙塵過程覆蓋多少國土面積?沙塵天氣還會持續(xù)多久?未來還會有大范圍的沙塵天氣嗎?新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專家。


關注

受偏南風影響 北京可能出現(xiàn)沙塵回流

新京報訊 受蒙古氣旋及冷空氣影響,4月10日起北京出現(xiàn)沙塵天氣。10日20時,PM10濃度1小時由400微克/立方米驟增至1321微克/立方米,達到6級嚴重污染水平,22時出現(xiàn)1384微克/立方米的峰值濃度,至11日上午8時,PM10小時濃度為1102微克/立方米,維持嚴重污染水平。

4月11日,北京大部分地區(qū)最低能見度小于一公里,局地陣風達10級。下午,隨著沙塵移出北京,北京市氣象局15時55分發(fā)布消息稱,北京市能見度已明顯轉好,解除沙塵暴黃色預警信號。

不過,北京市氣象臺提醒,4月12日白天刮偏南風,陣風6級左右,因此有沙塵回流風險。也就是說,在南風的作用下,已經南下的沙塵可能會殺個“回馬槍”,再次回流北京。

記者了解到,回流沙塵強度不會太強,因為沙塵主體已經有一部分南下了,再次回流強度會比第一次弱。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回流的沙塵濃度比首輪沙塵濃度有所降低,但仍要做好防護,外出佩戴口罩。

周四后半夜起,新一股冷空氣再次攜北風到來,周五周六又將刮北風,同時還可能再次出現(xiàn)沙塵天氣,目前預計強度會弱于本次過程。

1 此次沙塵天氣影響多大?

4月11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4月9日至11日,我國發(fā)生一次大范圍沙塵天氣,內蒙古、寧夏、陜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黑龍江南部、吉林、遼寧中北部、新疆南疆盆地、北京等地出現(xiàn)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河北張家口,北京等局地出現(xiàn)沙塵暴或強沙塵暴。此次沙塵天氣主要起源于蒙古國南部和我國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影響范圍較大,強度較強,截至11日8時,主要影響了1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902個縣(市、區(qū)、旗),面積約22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9億人。

“4月11日,在冷空氣繼續(xù)南下的影響下,湖北、安徽、江蘇等地也會出現(xiàn)沙塵??傮w來說,預計影響范圍在390萬到400萬平方公里?!敝醒霘庀笈_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此次是我國今年以來第八次大范圍沙塵天氣,也是3月份以來的第五次沙塵天氣。

2 此次沙塵天氣何時結束?

4月11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xù)發(fā)布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4月11日20時至12日20時,新疆東部和南疆盆地、內蒙古中西部、甘肅東部、青海柴達木盆地、寧夏、陜西中北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黑龍江南部、吉林、遼寧、山東、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蘇、上海、湖北中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桂海林11日向記者介紹,4月11日夜到12日沙塵將減弱結束。預計本周還有一次沙塵,可能會影響到京津冀地區(qū)。

“4月11日午后,此次沙塵天氣會影響到長江以北部分地區(qū),比如江蘇、安徽、湖北,甚至浙江北部、湖南北部。12日沙塵天氣可能還會有一些殘余,但是總體來說,11日夜間到12日,就逐漸趨于減弱和結束了。”桂海林說。

3 未來幾天還會有沙塵嗎?

春季沙塵天氣頻繁,此后還會有沙塵天氣嗎?桂海林介紹,從目前資料研判,預計4月13日到16日,我國北方地區(qū)仍然多冷空氣及沙塵活動,“其中13日夜間至14日白天,西北地區(qū)和華北地區(qū)會受到沙塵影響,京津冀也可能還有沙塵天氣,北京可能有一些揚沙,預計強度比這次弱一些。”

桂海林介紹,此次沙塵天氣不算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3月19日至23日,我國經歷了一場“強沙塵暴”級別的沙塵天氣,目前這次過程只是達到“沙塵暴”級別,所以從強度來說,它并不是今年最強的。

4 沙塵“吹”到南方,罕見嗎?

桂海林介紹,此次沙塵總體影響范圍以長江以北為主,長江以南的浙江北部、湖南北部可能會受到一點波及。

為什么沙塵會“吹”到南方?桂海林告訴記者,沙塵是遠距離輸送的天氣現(xiàn)象。如果北方的天氣系統(tǒng)很強大,爆發(fā)位置又在主要的沙源地,形成的沙塵天氣強度會比較強。同時,在高空偏北氣流的輸送作用下,沙塵往往能達到遠距離輸送。今年3月份以來的幾次沙塵天氣中,基本上達到“沙塵暴”級別,甚至“揚沙”級別的沙塵天氣,都會波及江北地區(qū)?!氨热?月9日到10日、3月19日到23日這兩次沙塵天氣都影響到蘇皖兩省?!?/p>

“每次較強的沙塵暴過程,基本上都會影響到黃淮,甚至會跨過長江,影響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區(qū)。影響范圍還要看沙塵的路徑,如果路徑偏西,有時會跨過秦嶺,甚至到達四川盆地。所以沙塵即使影響到了我國的南方地區(qū),也并不是特別稀少的事情?!惫鸷A诌€介紹,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來看,在沙塵比較強大的時候,甚至可以圍繞地球一圈,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上曾經也檢測到了來自亞洲的沙塵粒子。

5 今年北京沙塵天氣增多了嗎?

此次是北京今年遭遇的第四次沙塵天氣。與往年相比,今年北京沙塵天氣增多了嗎?

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邱啟鴻表示,從2000年-2022年北京沙塵天氣空氣質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看,2000年-2002年,北京曾連續(xù)3年遭受嚴重沙塵天氣,2003年-2005年沙塵天氣逐年減弱。2006年又出現(xiàn)嚴重沙塵天氣,此后沙塵天氣總體呈現(xiàn)逐年減弱趨勢。近兩年沙塵天氣又出現(xiàn)反彈,尤其今年春季,呈現(xiàn)多發(fā)之勢。

2001年前后,監(jiān)測到沙塵對PM10年均濃度的影響為10%左右,隨后波動下降,到2013年僅為2%;2013年-2020年監(jiān)測到沙塵對PM10年均濃度的影響為2%-8%,較為穩(wěn)定,但近兩年出現(xiàn)反彈,2021年沙塵貢獻15微克/立方米,占PM10年均濃度的22%。

6 影響北京的沙塵主要來自哪里?

據(jù)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微信公眾號信息顯示,北京沙塵天氣主要是外來沙塵傳輸引起的。近年來,蒙古國荒漠化趨勢加重,以及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沙化土地,為沙塵天氣的發(fā)生提供了充足的沙塵源。北京沙塵天氣的沙源,主要是蒙古國中南部的戈壁沙漠以及內蒙古中西部的沙漠,此外還有內蒙古偏東部靠近河北北部的渾善達克沙地、東北的科爾沁沙地。

邱啟鴻介紹,沙塵天氣的產生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沙源區(qū),二是抬升運動,三是大風的傳輸作用。今年春季沙塵偏多是因為三個條件同時具備。去年冬季以來,蒙古國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沙源區(qū)植被覆蓋較差。今年春季前期,蒙古國和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氣溫偏高、地表解凍早,凍土層沙土出現(xiàn)快速融化,地表土壤干燥疏松而植被尚未生長。3月份以來,蒙古氣旋發(fā)展強盛,氣溫明顯回暖,出現(xiàn)較為罕見的回溫天氣。尤其是進入3月中旬以后,蒙古國中南部到我國內蒙古廣大地區(qū),遇到較頻繁的氣旋和鋒面系統(tǒng)活動。蒙古氣旋和大風是沙塵的“搬運工”,在大風條件下,沙塵多次被輸送至我國,這是今春我國華北地區(qū)沙塵天氣發(fā)生的最直接原因。

7 我國進入沙塵天氣活躍周期?

近期沙塵頻繁,這是否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沙塵天氣活躍周期?

桂海林介紹,從近年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塵次數(shù)比常年同期略偏高,例如,2018年至2022年期間,我國北方平均沙塵次數(shù)和沙塵暴次數(shù)都多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數(shù)。但從更大的時間尺度去看,從2000年至今,我國的沙塵暴、沙塵天氣次數(shù)整體呈現(xiàn)降低趨勢。

桂海林表示,每年三到五月份,都是我國沙塵天氣的高發(fā)季節(jié),沙塵的發(fā)生和很多因素有關系,比如地表植被、積雪、氣溫、降水,最重要的是天氣系統(tǒng)的強度。“天氣系統(tǒng)的強度會有一些年際變化,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我國的沙塵天氣次數(shù)有波動。總體來說,從目前資料看,并不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沙塵天氣活躍周期?!?/p>

8 沙塵天氣能否根治?

對于沙塵天氣的防治,桂海林建議公眾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看待,在氣候干燥、植被少的地區(qū),遇大風出現(xiàn)沙塵是正常的天氣現(xiàn)象,沒有必要把沙塵天氣“根除”。

他補充說,沙塵天氣會帶來交通、人體健康上的不利影響,我們要注意防護。同時,也要看到沙塵天氣對于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利的地方,沙塵天氣會起到調節(jié)作用,是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桂海林還表示,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對抑制沙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從近些年的監(jiān)測來看,沙源地起沙的概率已大大降低?!吧硥m頻發(fā)的時候,并不能否認我國生態(tài)防護林的作用。”

此外,沙塵暴是一個“國際化”的現(xiàn)象,是跨國界的,它不僅僅需要我國的治理,也需要國際合作。“因為并不僅僅是在我國有沙源地,包括中亞地區(qū)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還有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這些都是大范圍分布的沙源地。所以要有效地治理沙塵,除了我國在生態(tài)治理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外,還必須和周邊的國家進行國際合作,共同加強生態(tài)文明治理?!惫鸷A终f。

A04-A05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張璐 張建林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