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人參觀螺髻山鎮(zhèn)甲甲溝村彝族新村。(攝影:虞鷹)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第四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采訪團一行27日就來到四川涼山州普格縣,參觀螺髻山鎮(zhèn)甲甲溝村彝族新村,走進村民家中,了解彝族村民脫貧之后的幸福生活,并體驗學習彝族非遺文化。
兩岸媒體人走進彝族村民沙馬日個家中采訪。(攝影:虞鷹)
彝族非遺文化展示。(攝影:虞鷹)
彝族非遺文化展示。(攝影:虞鷹)
甲甲溝村位于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zhèn)西北部,2021年3月經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化調整后,與原特補鄉(xiāng)紅巖村合并為現(xiàn)甲甲溝村。甲甲溝村距州府西昌市50公里、普格縣城37公里,緊鄰G248國道,全村幅員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3089畝,海拔從2000米到2600米的跨度,地勢起伏大,氣候以山地高寒氣候為主,屬典型的高寒二半山地形。
臺青跟彝族大媽學習羊毛捻絲技藝。(攝影:虞鷹)
臺青自媒體人張逸杰對彝族村民家中的臘肉十分感興趣。(攝影:虞鷹)
甲甲溝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共421戶1683人,其中彝族418戶1674人,漢族3戶9人,2020年實現(xiàn)整村脫貧。被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命名為“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榮膺省級“鄉(xiāng)村振興治理示范村”“四號村”。
甲甲溝村為“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攝影:虞鷹)
臺青自媒體人采訪拍攝彝族非遺文化。(攝影:虞鷹)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以來,甲甲溝村堅持自然生態(tài)優(yōu)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新村新寨與自然環(huán)境合理融合,推進精準施策、精準幫扶,不斷夯實民生基礎,構建“一核三治”基層治理機制,闖出了新村幸福路。
甲甲溝村彝族新村的村民。(攝影:虞鷹)
臺青自媒體人與甲甲溝村彝族新村合影。(攝影:虞鷹)
據介紹,全村新建安全住房262套,改建28套,風貌提升310套,群眾安全住房全部有了保障;硬化組道路5.5公里,建成排污管網18.7公里、排污處理站2座、村民文化廣場3處,配套太陽能路燈180盞;實施4.5公里干道綠化,建成全縣首個便民服務代辦點,設置4個窗口,落實“一站式”服務。建成1個“一村一幼”教學點,教育保障全覆蓋;建成了衛(wèi)生室、警務室、文化室、村村響廣播站、民俗文化院壩等,醫(yī)療、文化活動有了保障;實施文化浸潤工程,制作以彝漢雙語形式的公益廣告、諺語警句教化于人。此外,通過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業(yè)、外出務工等途徑助農增收實現(xiàn)人均純收入達到12600元,脫貧戶的人均純收入超80000元。(圖/文 虞鷹)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