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S-17反艦導彈
自誕生以來,反艦導彈一直靠實戰(zhàn)成果強化自身“水面艦船克星”的形象。馬島海戰(zhàn)中一枚單價數十萬美元的“飛魚”反艦導彈將一艘上億美元的驅逐艦送入海底的事實,讓不少國家開始重視反艦導彈的研發(fā)、運用,也使反艦導彈不斷在制造成本和作戰(zhàn)性能之間尋求最優(yōu)解。
“舊酒新裝”改造而來
RBS-17反艦導彈
在反坦克領域,“地獄火”導彈有其過人之處。瑞典看中了這款導彈,并將其改造成RBS-17反艦導彈,拉開了步兵班組用導彈反艦的帷幕。
該反艦導彈的結構和性能基本與“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相同,在外圍增加了觀測制導、發(fā)射以及控制設備。導彈彈體長1.63米,射程9千米,發(fā)射架掛載1枚導彈后重71千克。行軍時,由1人攜帶導彈,2人攜帶配屬設備,短時間內即可完成組裝。此外,該導彈也能安裝在快艇和車輛上發(fā)射。
但該反艦導彈裝藥量較少、射程較短,打擊目標主要是近岸的小型艦艇、登陸艇以及兩棲裝甲車等。瑞典沿海的島嶼和巖礁,無疑為該導彈實施伏擊提供了條件。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