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高原官兵的忠誠守護,見證天塹“三橋”的巨變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2-07-31 11:48:56

  

高原官兵的忠誠守護,見證天塹“三橋”的巨變

圖為三座“連心橋”橫跨易貢藏布江上?!∫笥苋稹z  中新網(wǎng)拉薩7月30日電 (殷榆瑞 貢嘎來松)在川藏線著名的通麥天險段上,不同歷史日期的三座跨江大橋橫亙在易貢藏布江上,無聲地記錄著川藏線的變遷史……

圖為新建后的第二座通麥大橋?!∫笥苋?攝

圖為新建后的第二座通麥大橋。 殷榆瑞 攝  “十幾年前,通麥大橋是川藏線的咽喉要道,為防止被破壞,我們這里還有個排點,就守在橋邊全天候駐守,限車限速通行。那時的橋是鐵鎖橋,車子行駛在上面都是晃晃蕩蕩的,有時木板還會掉落到易貢藏布江,那時候的河水非常湍急,尤其雨季時節(jié)更是河水泛濫,非常滲人。到晚上我們都是施行交通管制,不讓那些車子上橋。到后來通麥大橋重新修建,我們從守橋變成了日常養(yǎng)護,中隊也撤銷了守橋排點的設置?!笔刈o“三橋”16年的老兵任俊杰給新同志講道?! ⊥溙卮髽蚴谴ú毓纺暇€著名通麥天險路段上的“咽喉工程”,橫跨在易貢藏布江上,帕隆藏布江在此有易貢藏布江匯入,轉(zhuǎn)向南流于東在大拐彎處注入雅魯藏布江?!皼]有走過川藏線的通麥天險,就不知川藏線艱難”“你以為你有能力走川藏線,實際上是老天爺放過了你一馬”……每每提起川藏線,無不令人唏噓。通麥老橋是一座鋪木板的吊橋,類似于僅能單人通過的溜索便橋;第二座橋是1950年解放軍18軍一邊進軍一邊修建的木板便橋,2000年4月9日易貢山體大滑坡,導致易貢湖水潰壩暴泄后,橋梁及部分公路被沖毀,川藏線交通被完全中斷,墨脫、波密、林芝三縣90多個鄉(xiāng)因此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為盡快恢復國道暢通,在第二座橋原址上修建了設計載荷20噸,單向通行的鋼板木板臨時性保通懸索橋。2015年底,第三座通麥特大橋修建而成,是單塔單跨鋼桁式的懸索橋,限載400噸。2016年4月,“五隧兩橋”為主的川藏公路通麥段整治改建工程全部竣工,“通麥天險”路段由過去平均通行時間需要2小時到如今只需要20分鐘。  通麥地理地質(zhì)特點特殊,是“亞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多發(fā)地帶,全長14公里的便道更讓此地擁有了“通麥墳場”的稱號。2000年至2015年,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官兵肩負起了守橋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不論風吹日曬雨淋,24小時全天守候,檢測維護橋梁、維持行車秩序、安撫司乘人員、做好解釋工作幾乎成了守橋官兵工作的全部。

圖為武警官兵檢修通麥特大橋?!∫笥苋?攝

圖為武警官兵檢修通麥特大橋?!∫笥苋? 攝  “當時的橋是簡便式鋼架橋,所以巡橋時要做到極為認真,而且它是個細活,橋梁的吊桿、錨索、銷子、面板等細微之處,每次都必須逐一檢查,檢查一次就要兩個多小時。期間很多時候都是處在危險中作業(yè),尤其橋面木條板因為使用時間長久橋面光滑,人踩在上面踩不實就會打滑,稍不慎就會卡進鋼架里,甚至可能會直接墜入江中,非常駭人”,該支隊守橋15年的老兵王萬海說道,“特別是每年5到10月份旅游旺季車流量較大,加之大橋承載有限,如遇14公里便道發(fā)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官兵們只能將車輛一輛一輛放行,這時候,堵車往往長達四五公里。為防止過往司乘人員出現(xiàn)急躁、發(fā)脾氣等負面情緒,中隊官兵一邊在快速搶通道路,一邊在向群眾做好解釋工作,還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那時的我們,是他們既‘討厭’又欽佩的角色”。

圖為武警官兵在橋上武裝巡邏?!∫笥苋?攝

圖為武警官兵在橋上武裝巡邏?!∫笥苋? 攝  時光流逝,歷史變遷。22年來,該支隊一茬茬官兵扎根高原守護著這條“天塹”、守護著這座大橋,不管是陰雨天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毫不退縮,每天堅守在崗位上。守橋16年的老兵任洪波感慨道:“從成為‘守橋人’的那天起,大橋就走進了我們的心里,成了我們親密的‘戰(zhàn)友’。不管是舊時的兩座橋還是現(xiàn)在的通麥特大橋,對每名守護過它的官兵都有著深刻的感情,我們把青春的汗水灑在了這里”。如今,第三座通麥特大橋建成后,該支隊官兵撤銷了守護排點設置,從守護變成日常養(yǎng)護,定期利用橋梁檢測車、路面清洗車對橋梁橋面、橋欄桿等安全防護設施、排水設施的安全運行情況進行排查,確保這座“咽喉工程”的絕對安全。

圖為武警官兵對通麥特大橋進行養(yǎng)護?!∫笥苋?攝

圖為武警官兵對通麥特大橋進行養(yǎng)護。 殷榆瑞 攝  跨越易貢藏布江呈階梯狀分布的三座大橋,如今成為了川藏線上的一道風景線,“通麥天險”變成了歷史名詞,變成了網(wǎng)紅點,游客的打卡地。但不變卻是守護在這里的武警官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用無悔的青春,把忠誠與使命譜寫在了這座橋上、刻進了這川藏線的坦途里。(完)



責任編輯:黃楊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