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石峁人群從何而來?與陶寺人群有何關聯(lián)?古基因組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網(wǎng)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史前中國北方龍山時代著名的遺址之一,陜西北部地區(qū)石峁遺址的先民從何而來?他們與同時期另一著名遺址——山西南部地區(qū)陶寺遺址的先民們之間有何互動交流?人群遺傳上有何關聯(lián)?這些問題長期以來頗受學界關注和研究。

  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說,該所付巧妹研究員團隊和國內(nèi)多家考古文博及高校研究機構合作,最新通過古基因組(古DNA)研究分析,揭示石峁人群主要為本地起源,也證明石峁文化與陶寺文化有關人群之間有密切的母系遺傳聯(lián)系。

  這項利用古基因組技術取得的史前人群考古研究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專業(yè)學術期刊《遺傳學前沿》(Frontiers in Genetics)發(fā)表,可為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提供重要線索。

  13個遺址獲得172例古人類線粒體全基因組

  付巧妹研究員介紹說,距今約4300-3800年的石峁遺址又稱“石峁城”,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是中國北方龍山時代最大的城址之一,也是具有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雙重性質(zhì)的都邑性城址。

  石峁城周圍的木柱柱梁遺址、神圪垯梁遺址、新華遺址和寨山遺址等其他龍山時代遺址也與石峁城具有相似的文化,被統(tǒng)稱為石峁文化。由于石峁城以及石峁文化的重要性,石峁先民來源的相關研究也成為學者們長期關注的熱點。

  位于山西南部的陶寺遺址是龍山時代另一重要遺址,它與石峁遺址隔黃河相望,并與石峁遺址在文化上也呈現(xiàn)出諸多相似性,但這兩處遺址人群間遺傳聯(lián)系此前仍不清楚,而通過古基因組技術開展人群演化研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手段。

  她指出,為深入探究石峁人群來源以及他們與周邊地區(qū)尤其是晉南陶寺遺址中人群的潛在融合、交流等科學問題,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基因組團隊通過合作,從陜北(11個遺址132例)和晉南(2個遺址40例)地區(qū)共計13個遺址中,成功獲得172例仰韶時代晚期到龍山時代(距今4836-3253年)的人類線粒體全基因組,隨后開展大規(guī)模線粒體全基因組的測序和分析研究。

  石峁人群主要起源本地與陶寺人群母系遺傳較近

  付巧妹表示,這次古基因組研究主要取得三方面成果:

  一是石峁人群主要起源于陜北地區(qū)本地早期人群。在陜北地區(qū)仰韶時代晚期廟梁遺址和五莊果墚遺址人群中,其所攜帶的母系遺傳成分主要以東亞北方人群的成分為主導,且與黃河流域古人群關系較為密切。

  在龍山時代石峁城內(nèi)部,盡管位于不同地點的人群(中心皇城臺,內(nèi)城韓家圪旦、后陽灣、麻黃梁以及外城東門址)具有不同的等級和社會地位,他們之間具有非常近的母系親緣關系。同時,位于石峁城周邊同屬于石峁文化的人群(木柱柱梁遺址、神圪垯梁遺址、新華遺址、寨山遺址)與石峁城內(nèi)人群仍具有較近的母系遺傳聯(lián)系。以上結論暗示,在陜北地區(qū),石峁城與周邊人群之間,不僅僅有文化的影響,也同樣有著較為廣泛的人群互動。

  研究團隊通過將石峁城及周邊人群與較早期古代人群(包括陜北地區(qū)內(nèi)部以及周邊區(qū)域人群)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石峁人群和陜北地區(qū)本地較早期人群即仰韶時代晚期廟梁和五莊果墚人群的遺傳聯(lián)系最為緊密。另外,石峁人群也顯示與黃河中下游河南地區(qū)仰韶文化青臺遺址中人群顯示出些許母系遺傳聯(lián)系。

  因此,陜北地區(qū)仰韶時代晚期到龍山時代人群體現(xiàn)出遺傳結構的連續(xù)性,這也暗示石峁人群主要為本地來源,同時與黃河流域其他古代人群具有一定的遺傳聯(lián)系,并非被外來人群所代替。

  二是石峁文化與陶寺文化有關人群具有較近的母系遺傳聯(lián)系。古基因組研究發(fā)現(xiàn),石峁人群與同時期龍山時代黃河中下游的古人群遺傳關系更為緊密,在這些同時期的人群中,石峁人群與位于黃河中游晉南地區(qū)陶寺人群(包括陶寺遺址和周家莊遺址)具有最密切的母系遺傳聯(lián)系。

  這一結果也和既往關于石峁與陶寺文化聯(lián)系的考古研究結果相印證,同時也表明,在龍山時期,石峁人群與周邊人群有著強烈而廣泛的人群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僅是在陜北地區(qū),也存在于黃河中游晉南地區(qū)。

  三是石峁文化有關人群與中國北方漢族有緊密母系遺傳聯(lián)系。這次研究表明,相比于中國其他現(xiàn)代人群,石峁人群與現(xiàn)代漢族人群,尤其是和中國北方(以秦嶺-淮河為界)漢族人群之間母系遺傳聯(lián)系最緊密。

  此外,在已知的仰韶時代和龍山時代的黃河流域古人群中,如甘肅-青海地區(qū)、山東地區(qū)、河南青臺遺址以及此次研究中所涉石峁和陶寺有關遺址等,中國北方漢族人群和石峁人群的母系遺傳關系最近。這說明,石峁人群相比于其他已知的仰韶和龍山時代的黃河流域古人群,對現(xiàn)代北方漢族可能有更大的遺傳貢獻。

  結合人群核基因組和父系Y染色體開展后續(xù)研究

  付巧妹表示,總體而言,這次研究利用古基因組技術探究了石峁人群的來源以及他們與陶寺遺址中人群的遺傳聯(lián)系和交流歷史,從而為進一步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等議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后續(xù)研究中,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將與合作者一道,進一步結合陜北石峁、晉南陶寺等遺址人群的核基因組和父系Y染色體研究,以更深入了解這些人群遷徙和演化歷史,以及石峁人群社會結構等問題,更多揭開史前中國北方人群的互動發(fā)展、交流融合等謎團。

  付巧妹說,這次古基因組研究揭示石峁文化有關人群母系遺傳結構及與陶寺文化人群遺傳聯(lián)系的成果,由中科院古脊椎所聯(lián)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等共同完成。

  最新發(fā)表的成果論文,她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何駑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包括中科院古脊椎所碩士研究生薛家旸、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王文君博士、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邵晶研究館員、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院戴向明研究館員。(完)


文章來源:中新網(wǎng)
作者:孫自法  |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