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不是掛個畫、寫個前言,就是策展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觀察      2022-01-07 13:53:04

“展覽不分大小,只有好壞?!薄安皇菕靷€畫、寫個前言,就是策展?!痹诓痪们芭e辦的長三角地區(qū)青年策展人培訓班上,多位專家導師金句迭出并拋出重要議題:什么才是好的展覽,這樣的展覽又該如何創(chuàng)造?

近年來,當美術館紛紛擴容、美顏之后,人們更關心的,其實正是作為美術館核心內容的展覽。而策展的理念與水平,直接關系到一個展覽能否成為高品質文化供給,呼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真正的策展人疊加了編劇與導演的雙重職能,沒那么簡單

什么是策展人?今天,“策展人”的概念已經被嚴重泛化了,仿佛隨便舉辦一個展覽便可被冠以“策展人”的名頭。而事實上,嚴格意義上的策展人在國內很少,門檻相當之高。在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研究館員裔萼眼中,策展人相當于疊加了編劇與導演的雙重職能,既要專業(yè)能打,還要溝通一流,游刃有余地協調藏品來源方、贊助方、設計方、施工方、藝術家等方方面面。并且,策展不僅僅包括舉辦展覽,就連宣傳、推廣、文創(chuàng)開發(fā)以及后續(xù)的公教活動等都需要通盤考慮進來。

盡管很多時候,策展人承擔了大量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但裔萼指出,深厚的學術底蘊,可謂策展人的基本功,而據她觀察,這種基本功是如今大量策展人員所欠缺的。裔萼認為,展覽應是基于自身研究而孕育的,先有觀點、思想,再琢磨通過什么樣的展覽方式來呈現,專業(yè)能力扎實了,才談得上調動策劃手段。培訓班學員提交的眾多策展方案中,最入其眼的,也往往是那些從基礎學術梳理開始就顯出扎實面貌的。

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江梅進而指出,只有當策展人體現出對藝術史和藝術現狀的相當了解,才能具備一定的歷史意識和當下意識,顯示出將所要策展的內容置于橫向與縱向坐標中進行考量的敏感度與悟性,讓最終呈現的展覽具備針對性和一定的深度。她對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李藝帶來的一個新媒體藝術展方案表示出濃厚的興趣。這一展覽以“互相添加”為主題,用藝術作品探討當代數字化的人際和社會關系。江梅認為它所聚焦的正是現代生活中涌現出的新現象,來自面對當下人與人關系變化的敏銳觀察。

不過,也有很多時候,展覽主題相對靜態(tài),匯集的是有一定年代的作品。江梅認為,策展人同樣可以憑借當下意識把握這樣的歷史選題。她舉例江蘇省美術館謝蕊帶來的“山水見聞志:尋‘金陵八景游蹤’”方案,就在這方面讓人眼前一亮。這一展覽以蘇美館藏明代黃克晦的一套《金陵八景》為緣起,梳理古人紀游山水這一題材,卻又以當下作為著眼點,經過20世紀山水畫的演進,延伸至當代多屏交互下的藝術作品,最終指向對于今天城市文化塑造的思考。江梅認為,展覽作為視覺藝術的展示,不是簡單的內容羅列,不能就現象論現象,優(yōu)秀的策展人應該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展覽不是單向輸出的,要在特定時空讓作品和人進行交流

時下,國內眾多美術館里的展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一年辦二三十個甚至平均一周辦一個的,不在少數。在此情形之下,很多展覽成了“速成品”,談不上有多少前期策劃,不僅對展覽內容缺乏研究,對辦展經費也造成浪費。如是觀察,來自合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魯虹。他認為,展覽周期應拉長至三個月為宜,與此相應的策展環(huán)節(jié)更應引起業(yè)內重視。

當然,實際推進過程中,策展難免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如空間條件不佳、藏品有限、經費欠缺等。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顧問李向陽看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在實際條件下謀求創(chuàng)意的最大化。他認為好的展覽與大小無關,不如就抓住小的著眼點,把它說透。據他透露,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館之初舉辦的“時代肖像——中國當代藝術30年”研究展,實乃因預算不足的退而求其次,卻出乎意料地成了一個經典展覽。從肖像這一老百姓再熟悉不過的切口梳理中國當代藝術30年,分“具體的人”“內心世界”“身體語言”“社會形象”等幾大板塊呈現作品,這個展覽有的放矢,反倒讓觀眾清晰看到其中的藝術演變脈絡。

在專業(yè)度之外,展覽的共情能力也越來越為學界強調,這直接關系到觀展的獲得感。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吳洪亮指出,作為一種感受型傳播方式的展覽,它不是單向輸出的,而是要在特定時空讓作品和人進行交流。也正因基于這樣的特點,它必須與觀眾交流,達到一種融洽。曾于今日美術館實踐的一個名為“觀”的展覽,就頗富啟示意義。這是對于如何在展覽空間更有效進入中國藝術、如何回歸中國畫特有欣賞方式的一次有益探討——整個展覽空間被建構成立體的長卷,觀畫之后,展覽還辟出一個類似于書畫題跋的交流室,收集觀者直接而真切的感受。另一個引人思考的例子,是寒山美術館調動起多感官體驗的“地方音景:蘇州的聲音地理”展覽。這是一個自2020年12月起啟動并仍在不斷推進的實驗項目,試圖關閉視覺、放大聽覺,發(fā)掘能夠代表蘇州地方基因的聲音符號,促成地方認同的形成以及城市居民之間的深度互動。

什么樣的展覽才是好展覽,沒有標準答案,而對于好展覽的追求,卻值得業(yè)內持續(xù)探索。

文章來源:文匯報
作者:范昕  |  責任編輯:王江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