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命題、新理念。這期,華夏經緯網系列報道《聽,總書記的話》,帶你一起溫習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
2020年9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聽取意見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創(chuàng)造和傳承下來豐富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一方面,隨著實踐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我們要創(chuàng)造更為先進的文化。另一方面,在歷史進程中凝聚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決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成落后的東西。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
——習近平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2013年9月26日在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時的講話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習近平2014年10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
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根源在社會生活本身,是人們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古代思想文化對今人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影響。我們要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科學分析,對有益的東西、好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fā)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tài)度。
——習近平2014年10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習近平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我們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說就固步自封、不思進取了,我們必須不斷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遠充滿蓬勃生機活力。同時,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完善和改進,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繼續(xù)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掉我們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習近平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建設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這里圍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陳列的文物都是歷史、是文化。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要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要增強文化自信,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2017年4月19日至21日在廣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fā)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
——習近平2020年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9年1月2日,《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李濤 攝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中華文明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習近平2014年6月6日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lián)誼大會代表時的講話
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臺灣同胞崇敬祖先、愛土愛鄉(xiāng)、淳樸率真、勤奮打拼,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我們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于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我們大家都認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傳承中華文化。在臺灣被侵占的50年間,臺灣同胞保持著強烈的中華民族意識和牢固的中華文化情感,打心眼里認同自己屬中華民族。這是與生俱來、渾然天成的,是不可磨滅的。
——習近平2014年2月18日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一行時的講話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習近平2019年1月2日在《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鑒。
——習近平2019年9月27日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qū)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完善國際傳播工作格局,創(chuàng)新宣傳理念、創(chuàng)新運行機制,匯聚更多資源力量。
——習近平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對外宣傳、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
——習近平2020年9月28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圍繞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多個視角進行深入研究,為開展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ōu)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習近平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