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南京大屠殺84周年:黑白光影中的祭憶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社會綜合      2021-12-13 08:48:48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碑。(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中新社南京12月12日電 題:南京大屠殺84周年:黑白光影中的祭憶

  作者 楊顏慈 朱曉穎 申冉 鐘升 徐珊珊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歷經家難、城劫、國殤,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頁。

  84年過去了,至暗時刻不曾遺忘。在黑白光影的折射下,祭憶的脈絡日臻清晰。幸存者、海外華僑華人、中外學者、志愿者等群體以不同的方式“打撈”這段記憶,發(fā)出同一個聲音:我們要和平。

  談及這段黑暗的歷史是如何走入西方主流社會的視野,張純如是繞不開的。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2005年9月9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張紹進(左一)、張盈盈(左二)夫婦為他們的女兒張純如的雕塑揭幕。(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12月12日,在位于江蘇淮安的張純如紀念館內,一場以“勿忘歷史 記憶傳承”為主題的云端連線跨越太平洋,連起黑夜與白晝。加拿大、美國等地華僑華人共同傳承記憶,祈愿和平。

  “南京大屠殺戰(zhàn)爭記憶在代際的傳承尤為重要,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通過視頻闡述了傳承歷史記憶的意義。正是通過父母,張純如第一次知道了南京大屠殺。

  1995年7月,張純如從美國只身到南京進行實地走訪,著成《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書中描寫了日軍在南京強奸、虐待、殺害大批中國平民的詳情,改變了西方世界長期遮蔽南京大屠殺的現(xiàn)狀。

  2004年,正在美國求學的德國人羅克經中文老師推薦讀了張純如的著作,震驚于書中描寫的慘劇。羅克沒有想到,自己日后會將其作為研究課題。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位于南京小粉橋的拉貝故居。(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全世界對二戰(zhàn)時的猶太大屠殺非常了解,但對南京大屠殺知之甚少。我想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這個課題?!比缃瘢_克成為南京大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學教席研究員。

  歷史真相穿越洲際與大洋,跨越黑暗與白晝。

  到了2015年,這段民族記憶上升為世界記憶遺產。時光留下的陰影,在眾人努力下,漸漸化為和煦的暖光,照耀著和平前路。

  身為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的工作人員,每年12月是李雪晴最忙碌的日子。

  李雪晴要幫助健在的老人守住這段記憶,更要撫慰歷經劫難的心靈。幸存老人每每提及這段慘痛歷史,常常老淚縱橫,但最后都會反復念叨:“要和平,一定要和平”。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一位老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參觀。(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年輕一代正用網絡“時光播種機”,將這段黑暗歷史凝聚成象征和平的白光,灑遍世界各地。

  “95后”工作人員趙美娜是其中一員,她嘗試利用網絡向全世界的人們講述歷史真相,尋求和平路徑?!皞鞑ズ推嚼砟畈o國界,構建和平環(huán)境亦需久久為功?!?/p>

  黑白光影下,不停響起的是祭憶的聲音。

  對于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群體來說,每年此時,百感交集。往事并不如煙。

  “我已經老了,但是只要我能動,就一定要站出來講這段歷史?!蹦暇┐笸罋⑿掖嬲吒鸬罉s說。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1927年出生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1927年出生的葛道榮如今年逾九旬,膝下子孫滿堂。10歲時,他的叔父、兩個舅父共三口人被日軍殘忍殺害。他的右腿被日本兵用刺刀刺傷,留下了永久傷疤。

  葛道榮說,自己沒什么財產留給子孫,但記憶這份“傳家寶”要世世代代傳下去。老人身體力行,堅持參加各種證言活動,把這份帶著痛楚的家族記憶講述給更多人聽。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據(jù)統(tǒng)計,截至目前,在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下61人。隨著幸存者凋零,幸存者的后人正在成為傳播記憶的主要力量。

  今年1月28日,幸存者楊翠英離開人世。楊翠英的女兒楊懷清告訴中新社記者,母親離世的前一個月,已經把有關資料都鄭重地交給了家里的后輩?!拔抑?,這是一份重托。現(xiàn)在的孩子們要如何記住這段歷史?把對戰(zhàn)爭的控訴和對和平的呼喚都告訴現(xiàn)在的孩子們,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參加家祭活動。(資料照片)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對于幸存者及其后代來說,每年此時,是祭,更是憶;是家祭,也是國家公祭。

  在第八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這段家國交織的記憶再被拾起,反復誦念:昭昭前事,更為惕惕后人;鑒往知來,方能共祈和平。(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