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12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道,對于重啟核四“公投”的反方持斷層安全疑慮論點,臺灣地質專家、“行政院環(huán)保署前署長”魏國彥昨在“立法院”聽證會表示,民進黨“執(zhí)政”后,2019年9月一場“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會議,決議把核四周邊幾條斷層連成一條線,影響到相關參數(shù)計算。被問到是否有政治考慮?魏國彥表示,可能有,不同立場的專家審查,可能有不同結論,而“執(zhí)政黨”有裁量權;他呼吁原始數(shù)據跟數(shù)據都該公開。
一連93.9km 地動速增2至3倍
魏國彥指出,2011年3月發(fā)生日本福島核災,2013年在“立法院”要求下,地調所做了重啟核四地質調查,確定S斷層存在,在此之前都叫S構造或S線型。政黨輪替后,2019年9月2日,地調所開了專家會議做成結論,把核電廠北邊海域斷層連接起來,成為93.9公里長的斷層。
他表示,這樣的決議,在計算核四附近斷層帶的最大地動速度,就會有不同的參數(shù);原來的報告算最大地動速度是0.27g,但那場會議把斷層連成一條線,算出0.618-0.817g以及0.45-0.57g的結果,最大地動速度增加2到3倍,對核電廠的安全評估就有新的參數(shù)。
信息不對稱 數(shù)據外界看不到
魏國彥質疑,該場內部會議沒有公開數(shù)據,應該開放原始數(shù)據供島內外學者討論,大家一起評估,不是一場看不到數(shù)據的內部會議,只看到三條結論就要論定;“核四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的辯論,很多內部數(shù)據外界看不到”。
記者詢問魏國彥,斷層線的畫法改變是否有政治考慮?魏國彥認為可能有,地質學其實是有很多解釋空間的科學,不同專家可能有不同結論,民進黨當局有裁量權,專家本身反核或擁核的立場都可能影響結論,因此原始數(shù)據及形成決策的過程都應公開透明,供各界討論。
他也質疑,2019年9月2日的會議,負責審查者并非原始調查者,這些被找來的人,是幫調查者做出來的數(shù)據結果做審查的,自己畫了一條線。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