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帶有沉浸式演出元素的越劇版《金粉世家》在南京大華大戲院群劇場上演,觀眾忽而是欣賞劇作的看客,忽而又是劇作中的角色。時下,打破觀看和表演邊界的“沉浸式”戲劇形式,正成為演出市場的新潮,這或將給小劇場發(fā)展帶去一些啟發(fā)。
“沉浸式”可以是全方位的,可能從觀眾踏進劇院時就開始了。越劇版《金粉世家》演出前,就先上演了“戲前戲”,戲院門口出現了“報童”,喊著“號外號外,今晚上演越劇《金粉世家》!”演出時觀眾有可能隨機變成劇中人,與演員共舞,并且鄰座也許就是劇中演員。原著作者“張恨水”還與劇中男主角金燕西同臺演出,飾演張恨水的演員一襲黑袍,時而端坐觀眾席,時而上臺與金燕西隔空對話。他既是劇中人,又是看戲人,給觀眾營造出“戲中戲”的間離感。散場時,很多觀眾熱烈討論表示,這形式很新穎特別,沒想到自己也化身劇中人,和主演們一起體味百年前的世情百態(tài)。
近年來,隨著密室游戲、夜游經濟、實驗戲劇、網紅展、主題商業(yè)街區(qū)等新興商業(yè)業(yè)態(tài)興起,“沉浸式演藝”在文旅行業(y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熱度。什么是“沉浸式”?通俗一點來理解,它是一種設計語言,就是如何讓觀眾專注在當前的情境下感到愉悅和滿足,而忘記真實世界的情境。
目前“沉浸式演出”的呈現方式很多樣,比如,導演賴聲川執(zhí)導的話劇《如夢之夢》使用環(huán)繞式舞臺,觀眾坐在舞臺中央,演員在四周表演。著名的《無人入眠》讓觀眾戴著面具入場,自行選擇房間,體驗不同的故事線。而旅游景區(qū)的山水實景演出則把舞臺設置在真實的山水之間,如同“人在畫中游”。還有一些小劇場演出,則打破了傳統(tǒng)舞臺與觀眾席,將觀眾變成演出的一部分,比如,北京有餐廳推出了沉浸式演出《偷心晚宴》,觀眾一邊吃一邊參與演出。上海也出現“全球首個洗剪吹沉浸式劇場”《瘋狂理發(fā)店》,打出的宣傳語是“這里的tony不剪頭,但可能是兇手”,是一個融合了互動喜劇、懸疑探案、沉浸式乃至劇本殺多種元素的新型演出形態(tài),等等。 也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嚴格說來,目前國內許多被稱為沉浸式戲劇的作品、項目,實際上還處于特殊場域展演與沉浸式戲劇的交叉點上,被籠統(tǒng)稱為沉浸式戲劇。
不過,從觀眾的消費心理來看,打破傳統(tǒng)劇場的觀演關系,強調身臨其境、互動性,是目前沉浸式戲劇的普遍特征,而這種新奇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體驗,很容易吸引年輕觀眾。反過來說,消費者在文化消費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大大提升,也影響著戲劇人的創(chuàng)作思路。 編劇俞思含認為,戲劇概念泛化,如今一切皆可“沉浸式”,說明受眾不滿足于平面和遠距離的觀看關系,希望調動更多感官參與進去。但說到底,僅僅在環(huán)境上下功夫是不夠的,還必須給觀眾提供融入劇情、投射情感的入口。沉浸式戲劇需要優(yōu)秀的劇本和巧妙的設計,要讓觀眾自然而有機地加入到演出中去,比如,某個劇情在往下推進時,設置一個“扣”,讓觀眾去解,既能讓觀眾過“戲癮”,但又不會過度干擾戲劇的方向和節(jié)奏。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沉浸式演出對演員的即興臨場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為觀眾的參與會讓演出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未來,沉浸式演出的市場前景大有可為。今年6月,文旅部發(fā)布的《“十四五”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鼓勵沉浸式體驗與城市綜合體、公共空間、旅游景區(qū)等相結合”。將演藝空間和公共空間相融合,突破了傳統(tǒng)戲劇的場地限制,降低了演出場地的成本,也可實現對城市文化的新引領和再塑造。江蘇正在推動小劇場建設發(fā)展,2021紫金文化藝術節(jié)小劇場單元于11月20日正式啟動,新成立的“江蘇省劇本創(chuàng)作孵化中心”孵化出的首批10個劇目將陸續(xù)上演。
不過,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沉浸式演出在國內的成長仍需時日。從網絡等多渠道的反饋來看,也有不少沉浸式演出存在“形式華麗,內容空洞,互動刻意”“舞臺效果炫酷的多、內容動人的少”等現象。因此,如何將“沉浸式”與戲劇進行完美結合,是體驗經濟時代下的全新命題。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