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行動”半途而廢
1941年末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軍轟炸機大規(guī)??找u日本東京。日軍不具備跨太平洋進行轟炸的作戰(zhàn)能力,無法對美軍進行反擊。
就在日本一籌莫展之際,氣象學家荒川秀俊提出一個十分奇特的計劃——“飛象行動”。日軍計劃研制出成千上萬個“氣球炸彈”,他們在氫氣球上裝載燃燒彈、炸彈和控制裝置,打算借助太平洋的西風帶,讓它們向東飄到美國的西北地區(qū)落地爆炸,達到轟炸美國的目的。
面對“氣球炸彈”,美國進行了有效防衛(wèi),并嚴密封鎖一切相關新聞。當時美國恰處于雨季和冬季,“氣球炸彈”沒能達到引發(fā)森林火災等預期效果。一直得不到有關“飛象行動”效果的情報,日軍動搖了繼續(xù)作戰(zhàn)的信心,在1945年4月取消了“飛象行動”計劃。
“蝙蝠炸彈”不了了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美國牙醫(yī)提出利用蝙蝠攜帶燃燒彈,即“蝙蝠炸彈”,悄無聲息地對日本進行襲擊。
這一設想看似荒謬,但當時美軍確實研發(fā)出一種投放彈,可由B-29轟炸機大量搭載,每枚炸彈帶有26個盤子,每個盤子里又有40個格子,每格裝有1枚“蝙蝠炸彈”。進行投放時,投放彈外殼會自動脫落、彈出降落傘。盤子在降落過程中打開,同時盤內溫度升高,將原本休眠的蝙蝠喚醒,綁著燃燒彈的蝙蝠展翅飛行、潛入房屋。當時,日本房屋大多以竹、木、紙為建筑材料,“蝙蝠炸彈”一旦成功投放,房屋便將陷入火海。
不過,這項計劃研究進展緩慢,而且蝙蝠的行動具有不可預知性。不久,曼哈頓計劃成功,美國成功制造出原子彈,“蝙蝠炸彈”計劃便不了了之?!?蘇 峰)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