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參訪團成員參加客家文化講座。闞力 攝
中新網(wǎng)洛陽10月27日電(闞力)看龍門石窟、聽客家文化,探訪二里頭遺址的華夏第一王朝……近日,來自17個國家的30多位華裔杰出青年參訪千年古都河南洛陽。
在位于洛陽偃師區(qū)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王朝”四個大字,讓來自美國的蔣知康不禁思忖,“‘最早中國’究竟是個什么樣子?”
圖為參訪團成員參加客家文化講座?!£R力 攝
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紀探索”三部分的5個基本展廳,系統(tǒng)展示了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原來古人是這樣干飯,原來最早的宮城長這樣,原來最早的大十字路口在這里……”參訪團邊聽邊看,紛感震撼。
圖為華裔杰出青年參訪客家之源紀念館。闞力 攝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甭尻?,不僅有“最早中國”,還被稱為“客家之源”。位于大谷關(guān)的客家之源紀念館,以西晉時期發(fā)生的“衣冠南渡”事件為背景,采用現(xiàn)代聲、光、影技術(shù)與文物復(fù)制品相結(jié)合的方式,還原客家人南遷的歷史畫面。
“涯系客家細妹!”祖籍廣東梅縣松源的參訪團成員王蕾,是加拿大全加客屬聯(lián)誼會秘書長。作為客家人,她對紀念館里的客家文化,有著特殊的理解,“在這里了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客家文化,也知道了客家人源自哪里。”
“在老祖宗的根源,了解過去客家人的艱辛,在特殊的歷史年代里,無奈的帶著不舍多次遷移,真的是被迫背井離鄉(xiāng)。”王蕾告訴記者,南遷各地的客家人,走到哪里就扎根哪里,命若浮萍,卻生如蓮藕。
圖為華裔杰出青年參訪龍門石窟。闞力 攝
移居海外的王蕾是首次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客家文化。通過參訪客家之源紀念館、聆聽客家文化講座,她感觸頗深,“過去客家人為了更好地報效祖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舉家、舉族南遷,千百年一路走來,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和堅韌頑強的客家精神,也讓客家文化傳遍天下,客家精神譽滿華夏。”
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在洛陽之行中,龍門石窟這一文化瑰寶,更是深深吸引來自海外的華裔青年們。龍門石窟于北魏太和年間開始營建,歷經(jīng)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前后有計劃的開鑿長達400多年。
參訪團成員趙崢淶是第一次置身龍門石窟的大佛前,興奮地讓同伴幫他留下一張合影。他告訴記者,以前常在銀幕上看到龍門石窟,“真正身臨其境,石窟寺的巨大佛像,遠比銀幕上要震撼的多,代入感極強?!?/p>
圖為參訪團成員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參觀。闞力 攝
在參訪團的孫春露看來,洛陽之行,是從追尋華夏起源以及尋根的角度,追源國家歷史、客家文化,再引申到海外華僑華人的追源尋根,落腳點放在“老家河南”上。
在結(jié)束洛陽的行程后,孫春露告訴記者,此行他看到國家文化瑰寶的雄偉壯觀,認識到客家人歷次南遷所處于的歷史背景,以及客家文化的傳播和沿襲,并感受到他們對本文化和家族傳承的重視和恪守。
“這種文化,深刻影響著我們海外華僑華人,讓我們不禁要自問,我們是誰,我們在哪里,我們未來要去哪里等問題。”孫春露說,這也觸發(fā)他要樹立起“飲水思源”、“葉落歸根”的家國情懷。(完)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