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最神秘的星星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廣漢西北的鴨子河南岸,鴨子河的河水緩緩流淌,河水默默訴說著往事。
1929年,四川廣漢當地農民燕道誠淘溝時偶然發(fā)現一坑玉石器。后來,經鑒定,認定其為至少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遺物。
1934年,時任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葛維漢,在廣漢縣長羅雨蒼的邀請下,組織了一支考古隊,開始了在三星堆的首次考古發(fā)掘,共出土文物600多件,包括石璧、石環(huán)、石斧、綠松石、料珠和陶器等,一時引起轟動,但因戰(zhàn)亂,三星堆挖掘工作只能暫時停止。
此后,經過1960年代和1980年代的兩次發(fā)掘,大量金屬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對古蜀文明的重視。古蜀國,一個塵封在歷史中的名字又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
東晉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中對蜀國的描寫有許多怪異之處,比如,說蜀國的第一位王蠶叢“其目縱”,一說眼睛豎長著,一說是眼睛凸出。三星堆中就出土了這樣的面具:青銅縱目面具為三星堆“六大國寶”之一,眼睛呈柱狀向外凸。一雙雕有紋飾的耳朵向兩側充分展開,造型雄奇,威嚴四儀,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青銅面具。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也被很多人認為就是《山海經》中的扶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
從三星堆到金沙遺址,四川多年來的考古發(fā)掘正在印證考古學者的猜測:古蜀人大致是商代到戰(zhàn)國后期,主要活動在四川盆地西部,但在勢力全盛時,也曾到達陜西南部和云南北部的某些地區(qū)。古蜀人居川西平原,從事農業(yè),創(chuàng)造了璀璨而又神秘的古蜀國文明。
四十多年前,蘇秉琦在考古學文化區(qū)、系、類型理論的基礎上連續(xù)提出中國文明起源的“滿天星斗說”,三星堆所處的時期,中華大地上很多區(qū)域都已經出現了區(qū)域文明,比如中原地區(qū)的仰韶文化,江浙地區(qū)的良渚文化,東北地區(qū)的紅山文化,珠江流域的石峽文化等等,呈現出“滿天星斗”的狀態(tài)。中華大地上,這些文明如若干條小河并流而行,最終匯聚成一條大的河流。
而三星堆遺址被稱為“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顆星辰”。如今,三星堆又有了更多的考古發(fā)現,那些浪漫奇詭、恣意奔放、構思巧妙的精美器物,穿越時間的隔閡,將耀眼的光芒綻放在我們眼前,無聲講述著古蜀文明的雄偉奇崛,見證著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宗禾)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