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讀書編輯,也是一個閱讀推廣人,在工作和閱讀推廣中見到了很多愛讀書的家長和可愛的孩子。在無數(shù)次的共讀中,我和讀者朋友一起得到了滋養(yǎng)和成長,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在此和大家共勉。
急于從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常常有家長問:“什么時候親子共讀才能變成獨立閱讀,什么時候孩子才不需要陪伴閱讀?”我問:“你的孩子多大了?”家長的回答是:“上小學了?!边€有的說剛上幼兒園。那我轉過頭問小朋友:“你希望你的父母陪伴你閱讀多久?你希望你的父母給你講故事講多久呢?”孩子們很踴躍,有的說:“我希望是九十年!”有的說:“我希望是一百年!”
從這一問一答可以看到,成人和孩子希望是多么不一樣的。孩子希望永遠有人跟他講故事、跟他一起讀書,可是大人希望孩子盡快自己讀書,大人可以解放出來。從根子上說,這是對待親子共讀的兩種不同理解,孩子們將之視為愛的表達,成人視為不得不做的責任、“苦役”。
什么時候親子共讀才能變成獨立閱讀?這個問題折射出成人的焦慮,本質(zhì)上是功利的追求。
類似的問題還有:孩子什么時候能盡早把閱讀能力轉變成寫作能力?孩子喜歡讀書為什么語文考試成績不好?孩子為什么只喜歡看漫畫不喜歡看學校推薦的書?孩子為什么只喜歡看一種書,為什么喜歡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可見,對于“共讀”,成人和孩子著眼點不同,一個看重“讀”,一個看重“共”。讀書中一定會得到功利的收獲,同時還有很多很多是無法用考試成績、無法用金錢來度量的收獲。因為孩子沒有達到大人設定的閱讀目標而焦慮的父母,本質(zhì)上還是在向外尋找,而不是向內(nèi)尋求,父母看重閱讀的數(shù)量、成績,而忽視了閱讀中的堅持、毅力、熱情和熱愛。
忽視孩子的社交閱讀需求
閱讀有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比如:審美式的閱讀、實用性的閱讀、娛樂式的閱讀,還有容易被忽視的——社交式的閱讀。有一些在孩子中流行的讀物,在家長看來是毫無意義的,但是孩子出于談資、社交的需要會傳閱。他們要找到同輩人的共同語言。
對此,成人要學著理解和接納。接納不等于放縱不管,接納是不簡單粗暴禁止,而是以平等交流的方式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給監(jiān)護人的建議,才可能陪伴孩子完成自我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的旅程。
不接受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節(jié)奏
閱讀可以有參考書目,那是學校的系統(tǒng)教育方式,同時還有一種比今天的學校教育更為悠久的教育方式,那是孔子、柏拉圖傳承下來的教育方式,是漫談、散步式的。我們在家庭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閱讀方式,從一本你和孩子有感覺的書,尋找到下一本書,就好像沿著藤蔓扯出瓜,然后逐漸建立你和孩子自己的閱讀生態(tài)體系。
關鍵是接納混亂、靈光一閃,而不是完全按照一成不變的計劃來閱讀。正如皮耶羅·費魯齊的《孩子是個哲學家》所說,只要我們期待孩子有某種表現(xiàn),就會緊張和焦慮,不能以他們本來的樣子去看待他們,父母變成了一個警察一個監(jiān)工。
我們可以學到有兩種方式與人相處:期望或者是支持和欣賞??梢杂靡环N不同的方式看待孩子,能夠從他們的立場來重新衡量生命?!半S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重溫了自己的過去,再次踏上我們曾經(jīng)走過的路,因此我們再次感覺到了自己的根,理解了我們是如何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模樣?!?br/>
忽視了為了未來而閱讀
我們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周遭的一切在加速度發(fā)生翻轉,如果我們還用以往的經(jīng)驗來指導孩子,完全就是把一雙固定的木鞋子套在不斷長大的腳上。
家長為什么那么焦慮?日本作家五味太郎說,對孩子的擔心、不安和不自信,根本就是大人對自己的擔心、不安和不自信。讓我們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吧。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你需要會玩,你需要找到人生的意義感。簡單說,未來活得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有追求。
那么何不放松一點,為了一個更自由、更有趣的未來而讀書呢。
不要忘記:愛不只是往下走
我們談到親子共讀,似乎默認是父母給孩子讀書。我在分享閱讀的時候,常常有家長很苦惱,孩子長大了不喜歡聽故事了。我問:“那你喜歡聽孩子講故事嗎?為什么只能是大人給孩子念書,不可以是孩子給大人讀書呢?”
美國作家愛麗絲·奧茲瑪在她的紀實文學《為愛朗讀》中講述了自己的真實成長故事:單親父親承諾每晚給女兒朗讀,他們一直持續(xù)了3218天,分享了300部經(jīng)典。其間有著各種各樣的障礙,都被他們一一克服了。讀書給了女兒超越尋常孩子的生命的豐富,也給了孤獨的父親極大的慰藉。奧茲瑪父女的故事很動人,還有一個故事則是這個故事的鏡像。韓國作家金仁子和畫家李真希合作的《為愛朗讀》寫孫女給不識字的外婆每天晚上念故事。外婆說,聽到故事的時候,原本黑漆漆的世界好像變明亮了。可見,親子共讀不只是年長的人念給年幼的人聽,應該是一個雙向交流、互相陪伴成長的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間交換彼此對世界不同的理解,交換不同的人生體驗,互相滋養(yǎng)。
在親子作家粲然的一本書《媽媽菩薩孩子佛》里有一張插圖:正著看是一個大人背著一個孩子,但是將這幅畫倒轉過來卻變成了孩子背著大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跟孩子是生命的合伙人,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是我們引領他閱讀,換一個角度看是孩子在指引我們重新理解人生。
親子閱讀就有這樣的魔力,會讓生命的能量相互轉換、互相扶持、攜手共進,有愛的人生倍感溫暖,一路向前,一路繁花綻放、繁星滿天。(李崢嶸)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