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能回答拷問靈魂的“華萊士之問”嗎?(觀象臺)
近日,歐洲議會議員米克·華萊士發(fā)布了一段議會發(fā)言視頻,在肯定中國完成減貧計劃、緩解氣候問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成就的同時,對美西方某些“逢中必反”的政客發(fā)出靈魂拷問:“為什么我們要選擇對中國咄咄逼人?為什么我們要侵犯而不選擇合作?為什么我們不尊重國家主權和堅持不干涉原則?”
誠如華萊士先生所言,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不侵略、不轟炸、不制裁任何國家”,本應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與平等相待。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美西方某些政客抱守冷戰(zhàn)思維,深陷意識形態(tài)對抗的怪圈,對中國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誠意視而不見,對中國積極應對全人類共同挑戰(zhàn)的努力避而不談,反倒一味惡意攻擊中國,打壓中國發(fā)展,始終不肯摘下曲解中國的有色眼鏡。
這些政客內心的“小九九”不是什么難猜的秘密。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在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同時,中國闊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然而,面對中國交出的優(yōu)異成績單,早已習慣一家獨大、“稱王稱霸”、對華優(yōu)越感十足的美西方某些政客心態(tài)徹底失衡,有的犯上“焦慮癥”,有的犯上“臆想癥”,不僅無法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還在“零和”思維的主導之下頻頻對華挑起對抗,以為這樣就能阻擋中國的發(fā)展腳步、從而繼續(xù)坐穩(wěn)自家的霸主椅子。
中國的發(fā)展帶給世界的是機遇而非威脅。正如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所說:“我們從不以超越美國為目標,而是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為更好的中國,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時也讓中國的發(fā)展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越來越大貢獻。”這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對民族復興的偉大追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種追求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華萊士先生對中國的認可及其拋出的問題表明,在應當如何理性看待中國、如何正確對華交往等問題上,美西方并非沒有敢說真話的明白人。因為鐵錚錚的事實就在面前: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不恃強凌弱,絕不以勢壓人;中國取得偉大經濟成就,躍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為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中國推進國際經貿合作,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廣闊平臺,與全球共享發(fā)展紅利;中國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面對有作為、有擔當?shù)闹袊?,美西方某些政客還是早點擺正心態(tài)、轉變觀念為好。
嚴 瑜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