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
蔡英文昨表示,相信調整(社工)薪水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學到的知識可以發(fā)揮、想貢獻的有機會貢獻。對此,臺北市社會工作人員職業(yè)工會副理事長沈曜逸說,社工的薪資20多年來沒有提升,好不容易去年才調整,也常聽說社工雖然有理想,但因為薪資過低,無法照顧家庭因而轉職,社工希望發(fā)揮所長,但也希望要有一定的生活質量,否則恐怕會變成“近貧救赤貧”。
根據非營利組織產業(yè)工會調查指出,逾6成的全職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薪資在3萬(新臺幣,下同)至4萬之間,但也有逾1成的工作者薪資低于3萬元、甚至還有低于基本工資。
臺灣非營利組織產業(yè)工會監(jiān)事會召集人張淵智表示,理想與面包應該兩者兼?zhèn)洌駝t可能很多為了理想進去非營利組織(NGO)工作的人,最后恐怕會因此離開,并從此對非營利組織失去信心,非營利組織留不住人,也會失去經驗傳承的機會,不利組織長久運作。
調查同時也顯示,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年資,集中在3年至5年。張淵智認為,3年至5年是一個工作者可以認清自己職場的時間,可能有不少人在非營利組織的工作遇到瓶頸,因此離開,或是選擇進修,或是轉換跑道。
沈曜逸說,社工希望發(fā)揮所長,但也希望要有一定的生活質量,否則恐怕會變成“近貧救赤貧”,呼吁行政當局應要定期的調整社工薪資。
沈曜逸強調,雖然去年推動社工新制提升社工薪資,但仍時常傳出有地方政府為了規(guī)避社工新制的加薪,與行政當局不同步等,還有各縣市社工須回捐薪資等事頻傳,如果蔡英文有落實社會安全網的決心,請先落實社工新制,讓社工的經濟安全穩(wěn)定,才能同時照顧弱勢者。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