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這些樹
■陳相賓
樹,大自然賜予人類忠實的朋友。
有這樣一些樹,既扎根在土地上、生長在山林里,“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也充實在人的精神里、挺立在人的仰望里,“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成為活著的時間坐標(biāo),成為能與人對話的生命符號。
上世紀(jì)30年代初,江西瑞金葉坪鄉(xiāng)華屋村的17名青年參加紅軍前,一起來到后山,每人栽下一棵象征革命昌盛的松樹。種樹后大家約定:革命成功后,都要省親故里,回報鄉(xiāng)親們;如果誰“光榮”了,活著的人不僅要為犧牲的兄弟孝親敬老,還要照看好這些松樹。后來,這17名紅軍一個也沒有回來。人們把這17棵松樹,稱為“信念樹”。
1948年10月,塔山阻擊戰(zhàn)膠著慘烈。15日,國民黨軍投入5個師的兵力作垂死掙扎,我軍三十四團(tuán)一營的4名戰(zhàn)士,依托一棵大樹,只用一挺機槍便擊退了敵人9次進(jìn)攻,殲敵50多人。戰(zhàn)斗結(jié)束,官兵們稱這棵樹是“英雄樹”。
樹有生命,也有精神。一個人,當(dāng)信念像樹那樣扎根了,便會有松柏般的挺立、修竹般的氣節(jié)、蠟梅般的凌寒,蓬勃發(fā)展、萬古長青。正如歌中所唱的:“用一腔熱血,置于死地而后生,哪怕傷痕累累,依然義無反顧,把一種信仰啊,深深扎根在泥土,命運緊緊握住,青春鍛造,鍛造鐵筋骨……”
泡桐,根系發(fā)達(dá),且具有速生、質(zhì)優(yōu)、繁殖力強、耐鹽堿、抗風(fēng)沙等特性。上世紀(jì)60年代初,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帶領(lǐng)群眾廣植泡桐,把千里鹽堿地變成了良田。60多年過去了,焦書記當(dāng)年親手種下的泡桐幼苗,如今已亭亭如蓋。人們也給這棵泡桐起了另一個名字——“焦桐”。
1958年春,為防風(fēng)治沙,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lǐng)群眾種植了20多萬棵木麻黃。誰料,一場倒春寒襲來,種下的苗木僅有9棵幸存?!坝?棵,就有900棵、9000棵、90000棵!”此后,谷文昌帶領(lǐng)群眾苦干3年,終使2萬畝防風(fēng)林傲然挺立。為紀(jì)念谷文昌,當(dāng)?shù)厝罕姲阉H手種下的一棵木麻黃,稱為“谷公樹”。
大樹無言,精神生輝;綠林無語,豐碑永存?!敖雇迸c“谷公樹”,是兩棵什么樣的樹?是兩棵“為群眾遮風(fēng)擋雨的大樹,兩棵象征著共產(chǎn)黨人品格和精神的大樹”。這兩棵樹,是一種深入民心的精神表達(dá)?!敖雇薄肮裙珮洹?,日日夜夜生長和傳播的,是共產(chǎn)黨人永遠(yuǎn)不變的公仆情懷、奉獻(xiàn)精神。
1963年,工程兵科研三所副所長王茹芝和丈夫張相麟,分別接到上級命令“出差”。按照“上不告父母,下不示妻兒”的嚴(yán)格保密要求,他們各自隱瞞實情,來到了同一個目的地。一天,夫妻倆在榆樹溝一棵古榆樹下偶遇,彼此心照不宣地相視一笑。張愛萍將軍聽到這個故事,稱贊他們是祖國的好兒女,并將這棵樹命名為“夫妻樹”。
1984年初夏,三角山哨所所在邊防連連長李相恩帶隊巡邏,途遇山洪。緊要關(guān)頭,他拼盡全力推開戰(zhàn)友,自己卻被湍急的水流卷走,從此長眠哈拉哈河。妻子郭鳳榮聞訊趕來,哭倒在哈拉哈河旁。一年后,郭鳳榮為寄托哀思,在哨所旁種下一棵樟子松。從此,這棵樹日夜佇立在山頂。官兵們把這棵樹稱為“相思樹”。
中國人歷來以樹寓情,寄情于樹。從相愛相伴的榕樹到堅貞不渝的橡樹,從不離不棄的連理樹到純潔高尚的梧桐樹,樹承載著人們對愛情的美好想象。對“夫妻樹”來說,灌注其中的紀(jì)律意識、忠誠品格,催人警醒、令人敬仰。對“相思樹”而言,樹就是兵,兵也是樹,“把愛交給青山,今生無怨無悔,把愛交給綠水,生生死死不變”。
有人說:“一棵樹教給我們的,也許比一摞書的東西還要多?!边m逢植樹節(jié),讓我們仰望這些樹,以這些樹為鄰、為友、為師,從這些樹中領(lǐng)悟“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的堅韌、“莫言生意盡,更引萬年枝”的活力、“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不屈,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棵“樹”。
(作者單位:西寧聯(lián)勤保障中心)
網(wǎng)站簡介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jīng)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Copyright 2001-2024 By 612g.cn